
從2012年以來,在包蘭鐵路以北、包鋼原廠區西側陸續矗立起一片新的廠房,這是包頭鋼鐵公司正在建設中的包鋼稀土鋼板材公司(以下簡稱新體系),將于今年全面投產。該項目投資規模達300億元人民幣,產能550萬噸。對于該項目包鋼極為重視,因為它承載了包鋼人實現板材產品優化升級、打造千億元企業夢想的項目,自然各方面都不能含糊,服務于指揮中心的數據中心建設也不例外。
“新體系的所有設備,從控制系統、設備、裝備,包括環保設施指標都是一流的,作為其中一部分并與之配套的數據中心,我們對它的要求也必須是一流的。”包鋼計量處副處長馬振洲告訴計算機世界記者。
據悉,該數據中心最初是準備為能源中心服務的,主要用于對新體系的各個車間(如煉鋼、轉爐、焦爐、熱軋、燒結等)的用電、用氣、用水等進行管理和調度。不過,后來隨著生產控制系統以及ERP等系統的陸續加入,目前新體系的所有生產管理和運營數據、信息流都由它提供支持。
“這個指揮調度平臺的作用是很明顯的。比如,煤氣可以燒鍋爐生產蒸汽用以采暖,也可以用于發電。究竟多少用來發電、多少用于采暖需要平衡。同樣,煤氣有來自焦爐的也有來自高爐的,到底選擇哪個也需要綜合平衡。”馬振洲介紹說,在舊體系中由于沒有這樣的統一調度平臺,各個車間各自為政,這不利于達到成本最優,也影響了產品的競爭力。
對于這樣一個用于指揮調度的平臺,如果出現故障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這其中整個數據中心的電力保障無疑是基礎和前提。
“對于新數據中心電力供應的要求首先是穩定可靠,其次是綠色節能,同時還要著眼未來,具有高擴展性,另外還要求操作簡單。”馬振洲解釋說,對選型方面的這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過去使用UPS設備的體會,曾在一線擔任過車間主任的馬振洲對因為誤操作引發UPS設備故障及UPS設備本身故障導致生產中斷等事故記憶猶新。
該項目經過公開招投標和評標,最終施耐德電氣成功中標。施耐德電氣為包鋼新體系數據中心提供了機房整體解決方案——InfraStruxure英飛集成系統解決方案。這是施耐德電氣旗下APC公司的旗艦產品,歷經市場10多年的檢驗,也代表了數據中心的未來發展方向,它以模塊化、高能效、高擴展性而備受用戶推崇。特別是其多個關鍵部位采用N+X冗余設計,可輕松實現在線快速擴容和更換維修,從而大幅降低運行成本與總持有成本。同時,產品的自診斷功能還能降低人為失誤帶來的風險,使供電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得以顯著提升。實際上,最打動包鋼能源中心的也正是英飛的這些特點。
據記者了解,包鋼新體系數據中心總體面積超過300平方米。整個電力保障系統由模塊化UPS主機、I/O控制柜、電池開關柜等組成。其中,設計動力UPS模塊化主機功率為325KW(運行為300KW,25KW為冗余配置模塊)。考慮到今后負載發展,該UPS主機功率未來可以通過擴容功率模塊和靜態旁路模塊達到500KW,通過并機實現擴容功能。
另外,方案還重點考慮到機房建設的整齊化一、可維修性,并實現在TCP/IP的統一網絡平臺上實現機房設備的“即插即用、即管理”,同時提供配電、保護及監控等多功能服務。
新數據中心的建設從2011年開始規劃,到去年全面建成,目前已經投入運行,運行十分平穩。談到該數據中心的未來,馬振洲表示,目前數據中心的主要作用還是支持節能減排、減少浪費、提高效率,而未來隨著數據量的豐富,重點將逐漸轉移到整體優化、綜合、平衡,到那時數據中心的價值還會進一步得到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