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電子商務的巨大沖擊,以及房屋租金、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傳統零售店商的處境變得愈發艱難。通過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消費者漫無目的地逛商場行為將成為過去,而店商對消費者知之甚少的被動局面也將一去不復返,我們將其稱之為后店商時代。在后店商時代,如何突出重圍,提升營業額也成為各大店商當下面臨的共同難題。
眾所周知,與線上購物體驗相比,線下店鋪的優勢在于試穿、試吃等實際體驗。因此,如何讓消費者愛上逛商場,習慣去購物成為傳統店商在未來不斷加劇的競爭格局中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試想,未來當你一走進商場,就會有你喜歡品牌的打折信息推送而來;到了吃飯時間,就會有你喜歡口味的店家發來促銷內容,這樣的購物體驗是不是會變得更加有趣?你是不是更愿意去逛街?而這些為商家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當然,這些并非空想,通過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的應用,這些場景在不遠的將來將成為現實。
目前,像摩托羅拉等網絡通信領域的廠商已經推出了類似的整體解決方案,也有一些大型店商開始著手部署。其通過Wi-Fi、藍牙等無線通信技術,收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在信息采集完成后,一系列商業智能分析將針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歸類管理,對用戶的線下行為、營銷報表及線上商業活動進行分析,并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進行規劃和執行。最后,再將用戶的線下數據與APP、微信公眾號及店內電子大屏幕等營銷渠道關聯,真正實現店商與移動互聯網的整合。
乍一看,貌似很簡單就能夠實現,不過其中要考慮的問題并不少。日前,摩托羅拉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無線網絡解決方案部門技術總監高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改善店商購物體驗的整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每個階段所要考慮的細節并不少,包括使用什么技術、如何合理部署,如何收集數據、收集哪些數據,在此基礎上如何進行分析,如何利用這些數據等。”
具體來說,在線下行為收集階段,需要收集搜索數據和購買數據兩種。搜索數據是指客戶對于店內品牌、品類的關注度,這些可以通過顧客駐留位置與駐留時長進行分析。購買數據則是用戶實際交易數據,可以通過POS機結算的方式獲取。這其中搜索數據的收集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技術,這樣才能達到最高的性價比。
對此,高峰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Wi-Fi的定位精度在3米以上,信號覆蓋范圍較大,可滿足對消費者進店統計與商場內導航定位的需求。藍牙技術定位精度在亞米級,覆蓋范圍較小,適合貨架級分析級別要求,能夠更為精準地了解消費者對于具體貨品的需求。而RFID的定位并不在于人,而是“貨品”,其精度在亞米級,通過在貨架或貨品上貼標或植入RFID標簽,即可實現在零售流程中的識別和實時追蹤,更為智能地管理貨品庫存。
而在消息推送,也就是信息發布階段,更為關鍵。這是因為雖然APP及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大大降低了人們對于搜索引擎的依賴,但由于用戶體驗不佳而卸載APP、取消關注公眾號的情形屢見不鮮。因此高峰表示,可定制化的商場信息、工具化及社交化是營銷渠道功能架構中必須考慮的因素,而這些內容可以來自于店商本身,也可以來自于入駐品牌,甚至可以來自于顧客。
不難看出,縱使Wi-Fi、藍牙等技術給線下店商帶來了無限的可能,但一切的根本還是歸結于人的感受、體驗。因此,無論采用怎樣的技術,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用戶傳遞真正的價值,這樣才能在后店商時代,真正抓住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