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在企業(yè)數據中心里,不同的應用通常會采用不同的架構來實現計算和數據的存儲。像采用高性能計算集群架構解決氣象數值預報等計算密集型應用中的計算瓶頸,采用云計算架構為用戶帶來彈性靈活的配置,采用大數據計算架構實現了海量數據的分析和挖掘。
隨著用戶業(yè)務應用發(fā)展的多樣化,一個計算任務可能會涉及多個不同的過程,不同的計算過程對計算架構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如何打破各計算架構之間的壁壘,使業(yè)務流程能夠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無縫地在不同的計算架構間靈活調度、資源共享,這是眾多用戶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
在IT融合的大趨勢下,曙光公司近日推出了“超融合”計算架構,為用戶提供更加融合的IT環(huán)境,并有效降低成本,加速數據中心變革的進程。曙光公司總裁助理兼存儲產品事業(yè)部總經理惠潤海介紹說,“超融合”構架主要是指同一個供應商通過依靠自身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礎架構,并將云計算、大數據、HPC三類應用融合到一起。他表示,“超融合”計算架構能將這三類應用融合起來,為用戶業(yè)務自動分配IT資源,統一任務管理,并分別部署到對應的資源池中。
近年來,IT業(yè)界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像融合基礎架構。曙光的“超融合”與一般的融合架構有什么不同?惠潤海認為,融合架構只是將幾個構成部分簡單地組合在一起,每個構成部分本身仍然相對獨立,而在“超融合”環(huán)境中,所有的構成部分都是無縫銜接在一起,實現從硬件資源到應用及數據的無縫融合。惠潤海同時指出,“超融合”構架與傳統的云計算架構也有很大的不同,云計算架構是將同類硬件資源組合在一起,每類資源以及應用本身仍然相對獨立。
眾所周知,曙光公司在HPC方面連續(xù)5年蟬聯中國HPC TOP100市場份額第一,同時在全國建設了多個云計算中心,而在大數據方面,曙光發(fā)力也很早。正是在這三項技術應用方面的長期積累和經驗,以及對用戶應用的深入了解,并應用戶的需求而推出了“超融合”計算架構。曙光公司HPC產品總監(jiān)戴榮表示,曙光“超融合”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融合了曙光HPC超算中心、城市云計算中心、大數據處理中心建設的關鍵技術,打通各業(yè)務應用的孤島建設模式,統一管理協調調度底層的存儲和計算資源。這一解決方案將簡化數據中心管理,通過資源池化降低用戶投資,并有效打破數據流通壁壘,實現大數據挖掘。
戴榮表示,曙光通過PaaS、SaaS思想封裝高性能計算資源,按需提供計算服務;整合海量多類型數據,通過整理、融合、分析向外提供大數據服務;此外,還將通過對服務器、存儲、網絡等設備的整合及虛擬化,對外提供IT服務。
據了解,目前曙光“超融合”計算架構已經在成都云計算中心有所實踐。該平臺是曙光助力成都市政府打造的中國第一個按商業(yè)規(guī)律運營的云計算平臺,成都云計算中心是國內第一個同時為電子政務應用和科學計算服務的云計算中心,也是國內第一個規(guī)模化、實用化的云計算中心,而目前結合大數據應用,它已成功變身為國內首個“超融合”數據中心。
惠潤海說,未來曙光希望打造由軟件定義資源利用、軟硬一體化趨近融合的愿景,將統一融合資源管理(網絡、計算、存儲)、統一融合服務管理(HPC、云計算、大數據)、統一融合數據管理(調度、編排、處理),并將橫跨三大核心產品Gridview高性能計算操作系統、CloudView云計算操作系統、XData大數據一體機,最終實現軟件定義一切的超融合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