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一直在計劃將互聯網接入服務拓展至全球每一個地區。如之前推出的高空熱氣球項目 Project Loon,通過多個高空飛行的熱氣球為農村地區的用戶提供快速及穩定的 Wi-Fi 網絡連接。谷歌還在衛星項目上投入10多億美元,試圖通過擴大空中的互聯網覆蓋來幫助地面業務。近日,谷歌又宣布將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馬來西亞Global Transit、日本KDDI和新加坡電信5家公司合作,建設價值 3 億美元的太平洋海底光纜系統,命名為“FASTER”(意為“極速”),從而幫助亞洲用戶獲得更快的網速。“FASTER”將連接日本海岸線的兩處位置和美國西海岸城市,包括洛杉磯、舊金山、波特蘭和西雅圖。預計該項目將于2016年年中投入服務。
這是谷歌過去6年來在亞洲互聯網基礎設施項目上進行的第三筆公開投資。此前谷歌已經在亞洲進行了大量投資,其中包括已經建完通向日本的Unity海底光纜系統,以及東南亞日本海底光纜系統。這些光纜(通常由谷歌和其他網絡公司從電信公司租用)正越來越多地被使用。
谷歌需要增加帶寬。谷歌的YouTube用戶每分鐘向服務器上傳數百小時的新視頻。與此同時,超過10億使用安卓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用戶給谷歌網絡帶來的壓力也不小。谷歌基礎設施部門高級副總裁Urs Holzle稱,“每一個設備通常都要保持與某處的谷歌數據中心的開放連接。”因此谷歌需要借助FASTER這樣的項目。“FASTER”項目的日本建設方NEC稱,“‘FASTER’將是目前最先進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系統,每秒能夠通過光纖傳輸6Tb/s的數據,是普通有線調制解調器帶寬的1000萬倍。”
與蘋果不同的是,谷歌對出售硬件設備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信息,而與很多互聯網公司不同的是,它在制造更多的信息,希望讓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接入網絡,而最終這將是一個巨大的信息世界。
可以說,不管是不是出于谷歌自己的商業目的,它的每個項目都是瘋狂而偉大的。Project Loon最開始并不被人看好,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最初氣球只能飛行數天,信號也不穩定,還容易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后來谷歌與軍用設備制作人士合作,并在與高空相似的零下40度環境下試驗,才逐漸取得突破。如今谷歌熱氣球在收發數據方面采用了LTE技術,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直接連接并訪問互聯網,也讓網絡吞吐量獲得大幅提升。而且氣球與地面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22Mbps,與手持設備的傳輸速率則最高可達5Mbps。
今年四月,谷歌還收購了太陽能無人機制造商Titan Aerospace,該公司開發的兩種太陽能無人機能夠在約20公里高的平流層甚至更高的空域飛行,為地面提供無線網絡廣播服務,一旦升空將能夠依靠太陽能和內置能源保持飛行長達5年。此外業內專家認為,“無人機服務在可行性上,有望取代氣球項目。”
雖然,目前世界上有幾百處跨洋光纜,但Google的“FASTER”是目前最大規模的,它跨越了太平洋,這將又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意義依然很讓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