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江西日報》因為一則涉及省部級官員人事變動的信息,被弄得很尷尬。
3月22日,中紀委宣布江西省副省長姚木根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巧的是,當日江西省委機關報《江西日報》在第二版刊發了姚木根的署名文章《加強河湖管理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談江西省最近一些年河湖管理保護的成績。
中國的黨報黨刊黨臺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個官員即便只是在接受組織內部調查、還戴著過去的官帽,也尚未按組織程序正式免職或撤職,就不能再出現在黨報黨刊黨臺上了。這,不屬新聞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所以,中國人經常會根據哪個地方官員最近沒有出現在當地的報紙或電視上,來推斷他是不是出事了。即便是一些離退休官員的追悼會,也會成為中國人關注人事變動的一個契機。
比如,某個離退休多年的老人去世,若某個他的后輩高官沒有出現在參加追悼會或送花圈的名單里,就會有人分析這人多半是出事了。
更細致的是,中國的官方媒體一般是會把每個參加追悼會、告別儀式和送花圈的現任、前任官員一一點名,若這一次突然只點了幾個主要官員的名字,其他官員只用了一個“等”字,也會有觀察分析人士出來介紹,“不按慣例一一點名,那就說明這些人里面有人已經不適合點名了,但單單不點他的名字,就很容易讓外界知道他出事了。”
置身這種神秘的人事環境下,在中紀委宣布副省長涉嫌嚴重違法違紀接受調查的當天,《江西日報》還刊發他的文章,應屬于違反了上述不成文的規定。當日下午,《江西日報》的電子版就刪除了該文章。
因為有網友嘲諷《江西日報》,負責《江西日報》電子版的大江網總編輯練蒙蒙在微博上解釋說:“中紀委辦案,怎么會通知地方媒體?今天是世界水日,姚是分管副省長,代表政府發表有關講話,這是慣例。《江西日報》昨晚付梓,中午之前姚還是副省長,何錯之有?”
顯然,練蒙蒙覺得冤,情緒有點激動,又接著說:“此事一是顯示出中紀委辦案保密工作到位,二是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沖擊下日益被動。這不是本報一家的尷尬。”是啊,這真不能怪《江西日報》,中國官場的人事問題向來就是如此秘密的。涉及官員級別越高,保密程度也相應越高。
江西官場的人事謎局,我還親歷過一次。2013年,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有一陣子出現了同時空缺縣委書記、縣紀委書記、縣政法委書記、縣組織部長,十分罕見。當地官場笑稱,龍南縣當時是“無法無天,無組織無紀律”。
同時缺四個縣委常委,最長的空缺達一年半,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在江西,我花了約10天,通過公私各種途徑試圖弄明白為什么會這樣,結果無功而返。贛州的這一人事謎案,至今沒有公開的答案。
姚木根的“烏龍尷尬”里,還有一個讓我覺得不正常的地方。練蒙蒙既然說姚木根作為分管副省長發表相關講話沒錯,那么為什么要刪掉姚木根文章的電子版呢?覺得委屈的練蒙蒙,沒有告訴大家為什么。
姚木根雖然涉嫌違紀違法了,但組織還沒有走完撤職免職的程序,他就仍是分管水務的副省長。但官場現實是,即便他仍是名義上的副省長,即便他對水務工作的講話說得再好再對,也失去在黨報黨刊黨臺發表的機會。一個官員涉嫌違法犯罪了,他就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人事變動神神秘秘,大家靠猜測和小道消息了解官場變動。若有人公開問某個官員是不是被調查了,更高層的官員回應一句“你懂的”就算不錯了。在這種神秘的人事環境里,一個官員一旦被組織列入調查名單,就會被一棍子打死。說的內容若錯了,肯定會被禁止傳播。說的內容是對的,也要被抹掉痕跡。這個人,似乎人間蒸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