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里空氣清新,山清水秀,門前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這片竹林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
這次回老家,我已經想好了要爺爺給我做竹筒飯。爺爺告訴我,要吃竹筒飯得先做竹筒。他拿了一把鉤刀來到竹林里,挑了一株新竹。聽爺爺說,新竹水分多,更加適合燒竹筒飯。爺爺用鉤刀把竹枝削了下來,竹子就像一條筆直的青蛇,躺在家門口。接著,爺爺搬來一條凳子,把竹子架在凳子上,先在離第一個竹節2~3厘米處用鋸子鋸了下來,又在第二個竹節10厘米處截了下來,最后給裁下來的竹筒做了一個把手。耶,爺爺真厲害!我連忙搶過第一個竹筒。
爺爺拿回竹筒,說還有最后一個重要環節!只見爺爺左手拿木工鑿在竹筒身上一劃,右手用榔頭輕輕一敲,敲出了一個小圓洞。這個小圓洞是干什么用的呢?原來,我們燒竹筒飯的米就是從這個小圓洞塞進去的。
竹筒終于完工了!我覺得爺爺的手真靈巧,等會兒做出來的竹筒飯一定會非常美味。
【指導老師:駱群】
點評
提到家鄉,總有許許多多的東西令我們魂牽夢繞,割舍不下。小作者也不例外,家鄉的竹筒飯就是“我”這次回老家要回味的。小作者由竹筒飯寫起,引出了對爺爺做竹筒的詳細介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最后以“我”對美味的竹筒飯的期待結尾,同時也勾起了讀者對竹筒飯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