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作用和意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通過自主學習,凸顯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規劃性),弘揚人的主體性和自主精神;通過合作學習凸顯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通過探究學習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形成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三者互為一體,又互為促進.確實,可以肯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參與討論和探究,在很大程度上達成學生的“三維目標”,符合課標課程的要求,體現了時代精神,有助于培養時代所需要的人的品質和素質.
2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本質與特點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如何學.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本質就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充分參與和體驗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使全體學生各種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探究,關鍵是教師加以恰當引導,以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特點,體現在課堂教學上是:
(1)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愉悅、寬松、合作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力,不斷引起學生理解、認知、探索、發現,以及想象和表現的欲望.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師不再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教師的任務是在傳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靈感,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是在積極發言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3)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足夠的能動活動,從而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可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去展示,既能夠實現理解、認知、探索和創造,又能夠得到體驗、交流和表現.
(4)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課堂教學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探索、獲取信息、研究信息、增長知識、形成才能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終身發展的各項素質.
3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為:“前期準備——自主學習——引導探索——鞏固練習——合作交流——反饋矯正——總結評價”,模式在教學思想上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然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充分參與、主動探究,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比較等方法,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質,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學會求知、學會創造、主動發展.以下以筆者的教學實踐闡釋上述流程的實施.
3.1 前期準備
筆者任教的年級為初一班級人數60人.初一的學生對初中嶄新的學習都充滿了期待,不管小學的基礎怎樣,都想重新開始,而且初一學生都比較聽話.由于筆者是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學生對數學學科也相對比較重視.為了能順利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筆者在編排座位時,把學生按好、中、差搭配分成四人學習小組,指定負責人,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本預習筆記本.做好準備工作后,進入具體的教學環節.
3.1 自主學習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因為這種發現可以讓學生記憶最深刻,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但是必須承認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關鍵.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在剛開始自主學習時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方向,不能準確地找出預習內容的重點和關鍵.但是只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和基本的學習條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好.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時,筆者會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份預習提綱在預習筆記本上,通常分成三個部分:①概念、定義及定理.②本節課的例題解答.③課后的隨堂練習的解答.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補充完整.提綱中三個部分,第①、②部分因為課本上有現成的解答,全體學生都能回答,第③部分的要求較高,受于能力所限相當部分同學無法完成,可留待老師上完新課后補充完整.
3.3 引導探索
這一階段是這一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教師點撥啟發,學生回憶、類比、聯想、觀察,縮短新舊知識的距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如證明定理:“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時,可啟發學生聯想到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可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比,以區分兩者的區別和聯系等.由于學生始終以主人的姿態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通過多向交流、討論、爭辯,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在這個階段,在學生已經經過自主學習以后,學生之前的困惑得到了解決,對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以教異分式加減這節課為例:
3.4 合作交流、反饋矯正
在合作交流、反饋矯正過程中應努力構建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每一個學生都敢于參與,調動學生的個人興趣,真正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去做.合作交流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他們會把自主學習中自己發現的困難和自己的想法拿出來相互討論,共同解決.鼓勵有能力的學生主動幫助能力差一點兒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不掉隊.并要安排組長負責組內的討論,把組內形成的共識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充分利用小組討論的過程,讓學生融入學習活動之中,為所有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和自我改變的機會,同時讓不同的思維方式相互溝通,這樣會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在討論中主動去探索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形成一種主動質疑的能力.
3.5
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結這節課所學知識和所用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新知的能力.這一階段也可結合小測進行,以檢驗學習效果.
4 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體會
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有新的特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的互動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探索教學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學習的品質、能力,從而為他們的終身學習、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探索教學中要不斷研究學生,依據學生的需求設計和調節教學過程,因此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過程開展教學,使學生真正從探索研究中學會學習.
總之,“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尚存在很多的問題.如開始一段時間,學生很感興趣也很自覺,但一段時間之后部分同學開始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課堂練習難度稍上一點,部分同學就有點力不從心,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下降;課堂教學中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如何調動學困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等.針對這些問題,我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通過家訪、開家長會、發飛信等途徑,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同時加強自身的學習,并經常對自己的探索進行小結,找出一條適合自己、合適學生的教學方案,把“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切切實實的做下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