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兩個日本研究者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心得體會,或者說,是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就如同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讀一讀這本書,我們既能知道日本人是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也能大概了解一些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在他們的筆下,讀者可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馬克思和我們慣常印象中的不大一樣。
兩位作者都是老師,所以他們把本書的讀者群定義為“知道馬克思的名字,但是并沒有讀過馬克思的書的青年讀者?!辈还饨o中學生、大學生看,也給參加工作的人讀。我揣摩作者對讀者年齡段的劃分,是想告訴大家,他們的這本書是“把復雜的東西分解之后給初學者進行說明”,言外之意是:這本書淺顯易懂。而他們想讓那些“沒有讀過馬克思的書的青年讀者”了解的是:馬克思是多么了不起的人,以及馬克思的偉大之處。

讀馬克思讓頭腦靈光
在書中,作者把他喜愛馬克思的理由用黑體字標了出來。他說,“并不是因為馬克思把世界的構造明確地講給我們聽,也不是因為他告訴我們?nèi)绾谓ㄔ煲粋€沒有階級的社會的方法,而是因為讀馬克思會讓我們感覺自己的腦子變得非常靈光?!?/p>
作者還舉了一個例子。說人類學家斯特勞斯曾寫過,他自己在寫論文前,一定會把馬克思的書從書架上拿下來,隨意讀幾頁。據(jù)說,在讀過馬克思的書以后,他會有一種撥云見日的感覺。本書作者怕讀者誤解,隨之澄清說,這種感覺并不是醍醐灌頂,不是說讀了馬克思以后,什么都明白了,什么困難都能解決了。有時候,讀過馬克思,該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但是,讀馬克思會讓人感覺,自己想問題的方式不夠變通,自己因循守舊了。
下面引的話被編輯放到了封底,算是這本書的點睛之筆,“讀過馬克思之后,你會感覺到你自己思考的框子(或者說牢籠也可以)從外面被搖晃著,牢籠的墻壁上開始出現(xiàn)裂痕,鐵柵欄也開始出現(xiàn)松動,于是你自己就會領悟到原來自己的思想是被關在一個牢籠當中??!也就是說,馬克思并不能把我們從牢籠中拯救出去,但是他能告訴我們是被幽禁在牢籠中的。如果你自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牢籠中,也就不可能想辦法從這里出去。馬克思不能幫我們解決問題,讀過馬克思之后你會了解到所有的問題要靠自己來解決?!薄秶H歌》就這么唱的: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共產(chǎn)黨宣言》談經(jīng)濟
我讀《共產(chǎn)黨宣言》是很早以前的事,那時候年輕,看不大懂其中的含義,但能感覺到其中的很多話充滿力量。比如“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p>
兩位日本作者讀《共產(chǎn)黨宣言》有他們自己的體味。他們的解讀讓我懷疑自己到底讀沒讀過這本書。比如內(nèi)容,他們認為,貫穿《共產(chǎn)黨宣言》的根本思想是:1.不管哪個歷史時代,經(jīng)濟以及由此而必然會產(chǎn)生的社會構成,構成這個時代的政治以及精神歷史的基礎(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是,經(jīng)濟是一切人類社會和時代的基礎,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經(jīng)濟,是否逃避,它一直在那里起作用,所以不妨面對)。2.在古代的土地公有制瓦解之后,全部的歷史就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也就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所進行的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統(tǒng)治階級和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斗爭的歷史(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是,歷史前進的動力就是階級間的斗爭,這是客觀存在)。3.這種斗爭必須由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同時贏得全社會從剝削、壓榨以及階級斗爭的解放,才能從剝削壓榨階級中贏得解放(我理解就是不能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再比如修辭,對這句“無產(chǎn)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北緯髡哒J為,這段話中有強大的自信,充分的肯定,有激情,有倡議,有友愛,有比喻。他因此評價,“真正的革命宣言不會是宣揚‘憎惡’和‘破壞’的語言,而是以‘友愛’的詞匯為結尾的。就從這非常人性化的一點出發(fā),馬克思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19世紀、20世紀無數(shù)平庸的革命家們?!币?,寫《共產(chǎn)黨宣言》的時候,馬克思只有29歲,恩格斯剛剛27歲。既有思想,又有文采,多么不得了的兩個年輕人!
對當下的啟示
本書的兩個作者就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進行了爭論。其中一位作者認為,在社會中,人們通常會認為,某個特定的集團應該為一些矛盾負責,這個不能說不對,但是如果把整個社會的扭曲和不合理全部歸罪于這個特定的集團,似乎也不靠譜。如果只要把這個集團清除掉,就能讓整個社會干凈,那社會改革就太容易了。但從經(jīng)驗上講,這樣一個集團實際上是不會存在的。這就像醫(yī)生治病,如果病人只有一個地方有毛病,其他地方都健康,那么只要將有病的地方治好或摘除就行了。但社會問題不是人的身體,不會以這么單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對此,作者認為,罪惡是蔓延在整個社會中的,所以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為社會中存在的罪惡負責,如果想讓社會變好,我們不應該去自己之外尋工具,找理由,應該先看看自己的日常行為方式是不是有錯誤?!斑@樣做或許未必能使社會變好,但是至少能夠防止變壞。”
前段時間,社會大眾對中國某位企業(yè)家高調(diào)做公益頗有微詞,說好說壞的都有,莫衷一是。對于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馬克思有他的說法。他說,“決定一個人,不是看這個人本來是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弊髡呓庾x:不管是多么邪惡的人,只要做好事就是好人。不管他的本性有多善良,只要做了壞事就是壞人。如果耳邊總能聽人說“你那些看起來的好事,實際上都藏著卑鄙自私的動機呢”,那慢慢就沒人愿意去做好事了?!罢l都不會給老婆婆讓座,也不會在路邊撿起空瓶子,誰也不愿意去袒護被虐待的孩子。誰都不想做善事的社會那肯定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p>
馬克思也好,本書作者也罷,說得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