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疆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再次明確了這一點。會議提出,要圍繞民生推進科學發展,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堅持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加快推進惠及各族群眾的重大項目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著重水土資源合理配置、集約節約利用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毅同志明確要求,要站在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大力推進產業援疆、就業援疆、人才援疆、定點扶貧等工作,切實發揮好國有企業在反恐維穩中的重要作用。
2006年開始,新興際華集團根據中央新疆工作會議和央企援疆項目推介會精神,主動擔當央企使命,積極響應建設大美新疆號召,及時調整在疆投資發展戰略。通過產業援疆、就業援疆、文化援疆,實現了新興際華駐疆企業與駐地共同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地各族職工共享發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產業援疆,助推經濟可持續發展
2013年,新興際華駐疆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45億元,實現利稅16.8億元。截至2013年底,新興際華產業援疆累計完成投資額110.23億元。
一是堅持藍色發展方略,優化產業布局。實施轉型升級提質戰略,把新疆板塊納入集團“雙十布局”,打造500億元級產業集群,著力培育企業更具長遠競爭力的新增長點,優化當地產業結構。
既有產業改造升級。2007年重組改造新疆金特鋼鐵公司,先后投資30多億元,完成兩期技改,形成年產150萬噸鋼和20萬噸離心球墨鑄管的生產能力,目前建成“天山深處”重要的“小、精、優”鋼鐵及鑄管生產加工基地,被自治區主要領導評價為新疆“老三線”企業改造的成功典范。
新投產業高端轉型。依托巴州鐵礦資源和新疆煤炭資源優勢,在新興鑄管阜康產業園區以煤礦建設為龍頭,投資50億元,打造集“煤炭—煉焦—化產—發電—合金—鑄管”為一體的產業鏈。堅持高端定位,投資90.1億元建設年收入可達200億元,新增利稅約30億元的300萬噸特鋼項目。
農牧產業示范高效。2013年4月,為積極響應國家西部扶貧號召,幫助當地農牧民探索脫貧致富之路,成立新興際華伊犁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計劃投資40億元,建設國家級優質農牧產品生產及加工龍頭企業、國家級生態有機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高新農牧業技術研發基地。
二是堅持綠色發展方式,推進節能環保。2013年,新疆金特成功入圍工信部第二批符合鋼鐵企業規范條件企業。鑄管新疆、阜康能源在項目建設期就確立了“履行央企社會責任,保持西部碧水藍天”的莊嚴承諾。項目按照節能減排要求配齊環保設施,實現了金屬料、水、余熱余壓、煤氣、固廢“五個閉路循環”。
三是堅持紅色發展方向,推進擁軍惠民。新興際華駐疆企業在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滿意服務的同時,積極擔當國企政治使命。2013年6月,新興際華代表駐疆企業與馬蘭國防基地軍屬子女簽訂就業協議,安置就業人數在中央企業中排名第一位。先后為巴州水庫建設捐贈2000萬元,在抗震救災、抗擊雪災、扶貧助學等方面捐資200余萬元,受到了駐地黨政一致好評。
就業援疆,實現發展成果共享
新興際華駐疆企業積極吸納駐地富余勞動力,使一大批當地“農牧民”轉變成為合格的產業化工人,有力拉動企業駐地社會就業增長,實現就業13530人,其中新疆本地9200余人,占68%,年人均收入4.56萬元,同時通過農牧業帶動了當地數萬個農牧家庭的生產生活。
一是堅持培訓上崗,讓員工“放心”。建立常態化培訓上崗機制,先后投入數千萬元,聘請駐地部隊教練、當地專業院校師資與駐地職業院校聯合建立培訓基地3個,認真抓好新員工崗前、崗中全流程培訓,并選送培訓中成績突出者,前往新興際華所屬兄弟單位或內地大中型企業實踐鍛煉,近年來組織培訓員工1.5萬余人次,使員工們感受到了企業的真誠關愛、消除了能否在企業長期工作的后顧之憂。
二是搭建事業平臺,讓員工“稱心”。搭建“比拼競爭”平臺,建立考核、獎勵等配套制度,將員工的學習成果、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工作業績等納入考核體系,使大家在“比拼競爭”中有方向、有重點、有措施、有效果。維吾爾族黨員帕哈爾江說:“在這樣的企業干,累點苦點都值得。”
三是共享發展成果,讓員工“動心”。將項目建設與改善干部職工工作、生活、休閑娛樂相結合。在項目建設中單列配套資金,用于修建集體宿舍、澡堂、食堂、籃球場等生活娛樂設施和生產區與生活區環境綠化;在項目籌建階段,社保參保率就100%覆蓋。特別增設100余個輔助性工作崗位,為特困家庭、低保人員提供就業,營造了員工和企業同創共享的局面。
文化援疆,推進民族團結
集團駐疆企業通過持久、深入的宣傳教育,公司各族干部職工顧全大局、維護穩定、明辨是非,自覺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珍視團結、相互尊重,樹立了民漢一家的思想。
一是在政治上同等。新興際華集團駐疆企業在招聘少數民族職工問題上,堅持做到條件同等,不偏見、不歧視,專門修建了少數民族職工宿舍和清真食堂。目前吸納少數民族人員就業4005人,占比就業總量29.6%。有800余名少數民族員工進入了班組長和基層、中層領導崗位。
二是在崗位上同工。工作崗位按照能力應聘,爭先創優不分民族,相同崗位工作堅持同考核、同評比、同表彰、同獎勵,2006年以來有90余名少數民族職工先后被表彰為“優秀職工”、“生產標兵”、“青年崗位能手”、“勞動模范”等。尤其是際華7555公司專門設立“民族車間”,樹立少數民族崗位標兵,充分激發和調動了廣大少數民族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工作積極性。
三是在待遇上同酬。新招聘的少數民族員工與漢族員工在工資待遇、福利購房等方面一視同仁。目前,少數民族員工年均工資收入已達到2006年的4倍多。當維吾爾族職工沙代古麗、艾爾肯突發疾病住院時,不僅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特護,漢族職工還自發捐款12000余元。每逢“古爾邦”等少數民族節日,駐疆企業黨政工團深入少數民族家中問寒問暖,并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近3年來為少數民族職工發放錢物100萬余元。如今企業及駐地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氣興旺,呈現繁榮景象。
下一步,新興際華將進一步增強援疆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央企榮譽感,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進一步搶抓新疆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加大在疆投資力度和速度,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產業戰略布局,深化結構調整、推動轉型升級,為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新興際華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編輯/劉青山 chinasoe@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