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消息,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原總經理,現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孫兆學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孫兆學是今年落馬的又一位央企高管。中國鋁業內部人士稱:“事發前沒有任何征兆。”外界對此的解讀為,此案體現了紀檢部門辦案的獨立性,也體現了中紀委對國企反腐的力度和決心。
隨著正風肅紀“組合拳”頻頻出手,國企反腐持續升溫。除了對國企腐敗案件重拳出擊外,國企監管體制改革亦步入深水區。
數據:國企反腐重拳出擊
《國企》記者根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開信息,統計了公開通報的關于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的所有案件信息。十八大以來,國企系統因各類違紀而“落馬”的高管已有77人。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有77名國企高管被通報涉嫌違法違紀行為,涉及石油、鋼鐵、煤炭、電力、通信、軍工等多個領域。其中擔任所在公司或集團一把手職務的接近一半。來自央企及其下屬企業的高管有25人,約占總數的三成。通過對這些個案進行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中紀委、國資委對國企的反腐行動正在不斷提速,“保持高壓”。
記者對77名被查國企高管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總結出一些突出特點。
在數量上,被查國企高管人數呈上升趨勢。其中,2013年有17名,2014年這一數字攀升至60名(截至2014年9月)。
從通報時間間隔看,呈現不斷加速的節奏。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案件查處》欄目開設以來,至2013年上半年末,僅有1例通報案例。而在2013年下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通報案例的數字均上升到8位。2013年下半年,是本輪國企反腐提速的起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紀委加快公布國企負責人違紀案件的頻次。進入2014年以來,國企反腐顯著提速。截至9月26日,《案件查處》欄目就已公布了60名被通報涉嫌違法違紀行為的國企領導干部。其中,一季度公布17例,二季度公布 24例,三季度至9月26日已公布19例。

分布:能源反腐成重點
縱觀落馬的國企高管,涉及能源、建設投資、傳媒、金融、鋼鐵、有色金屬、通信等行業。其中,能源領域為落馬者較為集中的行業。據統計,已公布的被查案例中,能源資源領域數量約占三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四個能源領域的落馬人數就達到了16人,其中有6人在石油企業,4人在電力企業,3人在煤炭企業,1人在天然氣企業,剩余的2人分屬陜西榆林能源集團與廣州燃料集團。
在這一年多的反腐大案中,最受關注的當屬中石油腐敗窩案。
2013年3月,中石油昆侖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陶玉春被有關部門控制,拉開了中石油反腐序幕。隨后,王永春、李華林、冉新權、王道富等多名中石油高管也先后被調查、免職。其中,李華林上任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不到一個月,便火速“落馬”。
2013年9月1日,中紀委通報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這位中石油前“掌門人”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首位“落馬”的中央委員。而這,也被視作國企反腐提速的標志性事件。2014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公布消息,對中石油腐敗窩案中的關鍵人物——蔣潔敏、王永春進行立案偵查。
中國移動在十八大后也有5名高管落馬,除因受賄已于2013年年底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原副總經理魯向東外,其余的4人均來自中國移動下屬的地方公司。其中,中紀委網站更是于今年3月18日接連發布了三起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北有限公司高管接受調查的信息。
“窩案頻發,擊中的是國企在經營管理上的體制性軟肋。”有專業人士認為,“由于企業內部制衡機制不足,導致內部人一旦達成一致,極有可能導致大規模集體犯罪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