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對國企的監督。法國議會對政府有關國有企業的政策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國有企業的設立、撤銷、所有權處置由議會行使,其產權能否出售由議會立法確定或授權政府部門決定。對于國家股份在90%以上的國有企業,其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任命由主管部長提名,經議會內閣會議討論通過后以法令形式直接任命。議會監督檢查對國有企業的投資預算,對企業的投資項目進行監督,控制政府對企業的投資;議會的專門委員會每年根據需要,對企業進行聽證,企業領導人必須回答議會提出的各項問題;組成專門的臨時性調查委員會,調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問題,調查結果向議會報告并向社會公布,以引起社會的關注;要求政府經常向其報告企業的情況,并定期提交國有企業名冊。
審計法院對國企的監督。審計法院可以對國企財務賬目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發表意見并在必要時提出改善建議,也可以就國有企業的管理質量發表意見;審計法院享有廣泛的監督檢查權,可以使用其他監督機構的監督手段;可以在賬目法庭上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質詢,企業負責人也可以對審計報告表示異議并進行答辯。審計法院的檢查結果以報告形式遞交總統和議會,并向社會公布。審計法院也具有一定的處罰權,可對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責任人撤職、責令賠償、罰款。
政府對國企的監督。技術主管部門如國防部、農業部、交通部等,可以派出政府特派員對主管部門所確定的目標和政府制定的方針在企業中的實施狀況進行監督。特派員參加企業董事會,在某些重大問題上具有決策權。經濟、財政與工業部可以通過與企業簽訂發展規劃合同對企業進行管理和監督,也可以通過向企業董事會派出董事來維護國家股東的利益。國企董事會的成員1/3為國家代表,1/3為國家任命的業內知名人士,1/3為企業員工代表。
此外,法國政府還向國有企業派出“國家稽查特派員”,在保證國企的自主權、使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效運作的同時,兼顧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確保特派員的公正無私,主要從從政多年的高級公務員中選拔,以確保他們在工作中從國家利益的大局出發;特派員所拿的薪金是公務員中最高的,以保證他們不貪外財;大多數特派員都行將退休,因此出于保持晚節的考慮,也會較少貪圖私利。
專業機構對國有企業的監督。為適應歐盟法律和市場競爭的要求,法國在某些行業里設立了專門委員會,如電視廣播領域里的視聽委員會、電訊行業里的電信調控委員會等。這些行業專門機構是獨立于政府的行政調控和監督機構的。它們依照歐盟和國家的有關法規,監督市場及相關企業的運行,受理爭議,有權發布禁令和做出處罰決定,答復和接受政府及議會的征詢和咨詢等。這些行業專門機構同時也受到司法權的制約,企業對其做出的處罰不服可上訴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