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化建公司,“焊哥”徐龍杰很出名。他不僅長相俊朗,在公司有“最帥焊哥”的外號,而且從零起步,十幾年里實現了一個農家娃到電焊頂級大師的跨越。
1994年,18歲的徐龍杰被吉林化建公司招為季節性臨時工,拿起了焊槍。從大山里第一次走進大型國企的現代化車間,年輕的徐龍杰大為震撼:“這才是值得憧憬和奮斗的地方,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
焊接是個細活,號稱鋼鐵裁縫,可比裁縫更難干:要區分不同的金屬材料,使用不同的焊接材料,有不同的溫度、時間要求。尤其在化建公司,焊接的都是化工裝置,里面都是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甚至有毒的東西,要是焊不好后果不堪設想。
為盡快掌握焊接理論,當時月工資只有90多元的徐龍杰每月只買30塊錢的飯票,剩下的錢都用來買書。“晚上就站在走廊的燈下看書,很少在12點之前睡覺。”因為白天焊接時閃爍的弧光刺激眼睛,晚上看書時間稍長就直流眼淚,他就“左右眼換著使用,用左眼看書時就把右眼捂上,過一會兒再輪崗”。幾年下來,徐龍杰硬是把身邊所有能找到的焊接書籍看了個遍,光學習筆記就密密麻麻記了5萬多字。
當焊工的都知道,勤學之外還得苦練,才能有一身硬功夫。蹲姿,是焊接操作的常用體態。平時,徐龍杰吃飯不上桌,蹲著吃;坐火車,在車廂連接處一蹲幾個小時。后來,他的蹲功令人叫絕:一個孩子長時間坐在膝頭,他可以紋絲不動。
進廠第五年,徐龍杰在吉林化建業務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電氣焊一等獎;第六年,在中國石油全國焊工大賽上勇奪第一名。此后,他在各種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便成了家常便飯。
徐龍杰還愛琢磨。埋弧自動焊機曾是公司的一臺王牌設備,但焊機臂和焊件的焊縫不容易找正,焊一個工件得調整七八次,所以只有他的師傅能操作。一天,徐龍杰對著這臺寶貝機器琢磨半晌,開了口:“師傅,咱能不能把它改一改?”不久,徐龍杰畫出了改進圖紙,師傅看了點頭:“我看行!” 結果,不僅焊接工效提高了數倍,而且焊接合格率達到99%以上!
“是棵好苗子!”公司領導激動了。在吉林化建3000多農民工中,徐龍杰第一個被保送上了大學。學成歸來,愈戰愈勇。2006年,徐龍杰正式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聘為電焊技能專家。現在,他也是吉林省首席技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有一年,吉林化建承接了德國林德氣體公司的吉林市新廠區項目。可就在關鍵階段,焊接方面遇到了一些新問題,素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當即叫停。“這意味著兩個月白干了!”中方項目經理立刻把徐龍杰請到現場。面對德方經理,徐龍杰冷靜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德國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向總部申請派遣焊接專家前來與徐龍杰直接對話!在外方焊接專家面前,徐龍杰用無可辯駁的實驗數據證明了自己的論斷,徹底征服了對方,被叫停的焊接施工得以重新啟動。從此,再遇到焊接問題,德方就認一個人:“中國焊接專家徐龍杰,我們只跟徐專家對話!”
是塊“寶”,就有人惦記。一家外資企業對當時月工資2000多元的徐龍杰開出了“解決住房、年薪20萬元”的條件。沒想到,徐龍杰毫不動心:“吉林化建給了我舞臺,給了我認可和尊重,人不能光認錢。我也舍不得離開這個有作為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