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與幾位朋友閑聊孩子學習的事。一朋友談及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去年植樹節的幸事,不禁使在場各位唏噓不已。說是幸事,是說其女兒有幸被選為陪上級領導共同植樹的小學生代表,而且,植樹期間與領導人的對話還上了電視。用那位朋友的話形容,是“祖上積德,福星高照”。然而,令人唏噓的正是這上了電視報道的對話及對話背后的指教。
對話的大意是:領導親切地詢問孩子作業多不多?學習累不累?有沒有玩的時間?孩子回答得很流利:作業不多,學習不累,有時間玩。如此,想來電視報道效果不會錯。但是,一起看電視的爺爺為孫女能在全國露臉而喜笑顏開之余,不無責怪地問道:妞啊,你平時天天喊作業多,沒時間玩,沒有“童年”,現在,領導問你,你怎么不說實話了?誰承想,孩子的回答倒十分清晰明了:老師給我們說的,要問,就得這么回答,不這么答,下次就不給你們這樣的機會了。——如此誤人子弟的師教,恐怕孔圣人九泉之下也會為之汗顏。
由此,我想起《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關于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的老婆到集市去,孩子哭鬧非要跟去。母親說:“聽話,別跟去,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回來后,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忙勸止:“給孩子說著玩的,你何必當真呢?”曾子聽后很認真地說:“可不能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啊!小孩子頭腦還不清楚,要向父母學,父母親要以正確教他。現在,你欺騙他,等于教孩子騙人啊!母親騙兒子,兒子以后就不會相信母親了,這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接著,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曾子殺豬的事至今約有2500年了。我們常說“社會在進步,時代在前進”,可實在令人費解的是,當代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竟然會讓小學生說謊,欺騙人。如果曾子能顯身于這種徒有虛名的“教師”面前,不知他們羞不羞?愧不愧?將何以面對?!而且,他們這樣做可能造成的危害,遠比曾子妻欺騙孩子的后果大得多得多,豈止誤人子弟。
曾子如不殺豬,其子可能會大哭一場,心里會產生被親人欺騙的感覺,會留下效仿大人做法的可能,極而言之,將來可能會變成壞孩子,但這直接的危害對象只是曾子的孩子。然而,上面所說教師行為的危害,更為嚴重。其一,直接指使小學生(既不是幼兒,也不只是個體)說謊,無疑在小學生心靈深處種下了“此事可說謊,何事還不可說謊;對有關領導可說謊,還對誰不能說謊”的禍根。其二,領導問小學生的那些問題,不只是表示對孩子的關心,也是領導實地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多多少少關系到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和政策的進一步完善,事實扭曲,信息誤導,其后果可想而知。其三,如此過程,電視新聞里一報道,天下皆知,這與事實大相徑庭的對話,不說會對領導人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就是對新聞報道的可信度無疑也會大打折扣。教師也許會以并不知道會作新聞報道而辭其咎,然而,這畢竟已成為無可改變的事實。
師道之理,首要在信。孔子曾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是說作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他怎么在世上做事。一般的人都尚且如此,為師之尊,理應做得更好,教學生更注重誠信才是。這個道理,我想教師們恐怕沒有不知不懂的。可我不懂的是,其中的教師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有位朋友調侃地說:這樣的教師,大概是在培養孩子早點適應社會吧!嗚呼!但愿這只是調侃之語。
( 選自《成長閱讀》,南京大學出版社)
【閱讀訓練】
1. 閱讀全文后概括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述的主要觀點。
2. 結合語境理解文章第二段中加點的“汗顏”一詞的含義。
3. 第二段中作者為什么說文章中教師“指導”學生接受采訪的教育是“誤人子弟的師教”?
4. 文章中敘述曾子殺豬的故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除“曾子殺豬外,古今中外講誠信的故事還有許多,請簡要寫出一個類似的故事。
(周俊根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