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貴在出新。作文有新意,既可以引人來讀,更可以讓人卒讀。作文出新的方法和途徑很多,逆向思維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們將結合實例具體談一談這個問題。
逆向思維
——某些事物有了新內涵
按照通常的思維模式來認識和理解某些事物的本義及象征義、比喻義,只能寫出內容陳舊的作文;如果按照逆向思維的模式來認識和理解,則可能發現其新的意義、新的內涵,進而寫出內容極具新意的作文來。以寫作下面這道作文試題為例——
課堂,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沃土,聆聽教誨的園地,體驗生活的窗口,放飛理想的搖籃。課堂里有啟迪,有探究,有創造;有感動,有快樂,有苦惱……請以“課堂”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寫好“課堂”這個題目的關鍵在于弄清楚其內涵。在通常思維模式下,“教室在用來進行教學活動時叫課堂”,一般都在校園內,且“用來進行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取材視野變窄了,選材范圍也縮小了。如果我們采取逆向思維的模式,即由“用來進行教學活動”逆向推演下去,就會發現“課堂”的一些新的內涵:“工廠車間”、“田間地頭”、“餐桌邊”、“大樹下”、“列車上”、“樓梯口”等,它們雖處校外,卻與教室作用相同,也是“獲取知識的沃土,聆聽教誨的園地,體驗生活的窗口,放飛理想的搖籃”,也“有啟迪,有探究,有創造;有感動,有快樂,有苦惱”,而以此為內容寫作文,既是切題的,更是新穎的。
逆向思維——
某些生活現象合理了
按照通常的思維模式來看待某些生活現象,只能得出“不恰當”、“不合理”等觀點,只能寫出老生常談的作文;如果按照逆向思維的模式來看待某些生活現象,則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看法,進而寫出觀點富有新意的作文來。以寫作下面這道作文試題為例——
目前,各單位“跳槽”現象頻發。“待遇低”要跳槽,“條件差”要跳槽,“工作時間長”要跳槽,“個人發展前景不看好”要跳槽……。請你就此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標題自擬。
該怎樣看待“跳槽”現象頻發這一問題呢?如果采取的是通常的思維模式,那么我們自然要站在反對、否定、貶斥的角度上對這種現象進行干涉與指責了,如指責那些頻繁“跳槽”的人“吃不得辛苦遭不得罪”,譴責他們“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正告他們“越是頻繁跳槽,個人發展越是沒有前景”等。如果采取的是逆向思維的模式,即由“跳槽”逆向推演下去,就會發現“跳槽”現象背后也有許多“合理成分”,如“跳槽”有助于人才流動、“跳槽”是為了人盡其才、敢于“跳槽”是自信的表現、“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等,顯然,以這些“合理成分”來充當作文的論點,既是深刻的,更是新穎的。
逆向思維
——許多文學形象可重塑
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為我們留下了眾多文學形象:諸葛亮的“智”、關羽的“忠”、武松的“義”、高俅的“奸”、奧楚蔑洛夫的“變”等,而這些文學形象的形成都是通常思維模式的結果。如果我們以逆向思維模式來認識他們,即由其所作所為逆向推演下去,則可能使許多形象被重塑。請看下面例子——
諸葛亮,明天,我不比你差。
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的人,都認為你聰明,都把你視為智慧的化身,但我卻不這樣認為。如果你聰明,如果你有智慧,就不會讓關羽去守“華容道”了,明知道關羽與曹操有舊情,明知道關羽不忍心殺曹操,明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明知道曹操是你復興漢室之前必除的障礙……但你還是間接地放過了他;你明知道劉禪不是明君,明知道漢室會毀于其手,但你還是心甘情愿地忠于劉禪,難道只是為了報答劉備?你!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如果我是你,決不會讓關羽去守“華容道”,也決不會讓劉禪再做君主。
這是中考佳作“明天,我不比你差”中的一段話,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維的模式,且做得有理有據,諸葛亮的形象自然就被重塑了,而且重塑得讓人口服心服,并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逆向思維
——有些傳統觀念要改變
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傳統觀念,它們也大都是通常思維模式的結果,比如把教師比作園丁、蠟燭和春蠶,把蜜蜂視為勤奮者和奉獻者,把遵守規則當作“天經地義”,把好好讀書看成“改變自身命運和家庭命運的最好途徑”等。如果以逆向思維模式來認識它們,即從相反的方向推演下去,則有些傳統觀念要改變、要改寫。以寫作下面這道作文試題為例——
生活中處處存在規則。面對規則時,人們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遵守、突破、改變、創造、逃避……每一種選擇都是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請以“面對規則”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正如剛才所言,在通常的思維模式下,我們會把遵守規則當作天經地義的事情,于是會提出“要自覺遵守規則”、“規則不可擅自更改”等論點,而這樣的論點顯然是人云亦云、“卑之無甚高論”的。如果采用逆向思維模式,則可以提出“只有公平的規則才值得自覺遵守”、“規則也可以與時俱進”、“制定規則的人首先要遵守規則”等論點,而這些論點顯然是新穎的,是與眾不同的。
逆向思維
——寓言神話有了新活力
許多寓言故事、神話傳說也是如此。我們既可以繼續按照通常的思維模式來認識它們、看待它們,更可以采取逆向思維的模式來重新認識它們、看待它們,前者為讀者展現的只是它們的原貌,而后者則可能將它們更具活力的一面呈現在讀者面前。下面這個例子就是這樣的——
自從那日在市場上被人戲弄之后,老楚(就是那個既賣矛又賣盾的人)整整七天沒臉出門。丟人吶!我怎么就沒想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這個問題呢?太丟人了!但日子還是要過的。自己別無所長,不把矛盾生意做好,全家人就只能喝西北風了。老楚畢竟是個頭腦靈活的生意人,當聽說西北兩鄰國還在為搶奪土地而征戰時,他又看到了新的商機:西人善攻,北人善守,于是他到西國只賣矛,到北國只賣盾,不再把矛和盾擺在一起賣。還是那些矛和盾,還是那兩句“廣告詞兒”——“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但不到半年,老楚就成了楚國的首富。
這是優秀習作“‘自相矛盾’后傳”中的一段話,采用的顯然是逆向思維的模式,于是,曾經被戲弄并“整整七天沒臉出門”的老楚,搖身一變成為一名“頭腦靈活的生意人”,給人以眼前一新的感覺。
怎么樣?逆向思維,不僅會讓我們擁有新的內容,還會讓我們擁有新的觀點、新的想法。想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來嗎?馬上啟動和運行逆向思維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