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名校長劉京海先生說過,“領導的主要任務不是發明,而是發現。校長不是想出一套辦法要求教師做,而是到教師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先進因素,使之系統化、自覺化。”本文論述了賞識與激勵是師生發展的動力。
【關鍵詞】賞識;激勵;動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對賞識與激勵教育的認識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要判斷學校的發展情況,確定學校是否是一個師生的樂園,終極的評價就是看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賞識與激勵是學生快樂成長的主要動機;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校長對教師的賞識與激勵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在賞識與激勵教育中,核心是校長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是這種情感交流的基礎,也是學校進行人本教育的基礎。因此,校長要在管理工作中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需要以賞識激勵為主,創造一個公正、尊重的環境,使教師在工作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情。
賞識教育觀念體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即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尊重、理解和寬容。教師如能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積極和輕松的學習環境,以愛的教育為教學的中心思想,用教師期望去影響學生,如此,賞識教育作為教學理念才能夠被有效地實施在教育教學環節當中。
在賞識教育方面,名師周弘給我們做出了很成功的探索和實踐。周弘老師把對賞識教育的實踐感悟通俗地概括為一個“通”字。他說,通是溝通、是共鳴、是舒展、是和諧、是幸福、是快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與自己的生命和諧,與周圍人的生命和諧,與大自然萬物和諧。賞識導致成功,其本質是賞識導致和諧。沒有和諧,說明沒有真正的賞識;沒有和諧,難以保證真正的成功。教師之于學生的成功、校長之于教師的成功都將在賞識與激勵教育中流光溢彩。
二、我為什么要在十七中倡導“賞識激勵教育”
賞識與激勵教育是我們最迫切的需要。我們的學生家庭背景:進城務工子女、單親子女、礦工子女、留守兒童占了學生總數的98%,他們的父母或不在身邊,或人在家里心思根本不在孩子的教育上,或因為自身受教育水平太低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想從家庭教育中獲得經常性的贊賞、激勵或有效的幫助幾乎為零。兒童成長的天性需要賞識和激勵的伴隨。心理學研究一再表明,積極的暗示能夠給孩子“正信息”、希望和快樂。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在說明贊賞與肯定對孩子成長的巨大作用。因此,來自父母、老師的由衷欣賞、贊美和鼓勵能使孩子擁有自信、快樂和愛,從而鑄就其優良品質。人生競爭,拼到最后,拼的是品質。
教師結構與整體素質:我校教師年齡偏大,平均年齡接近五十周歲,知識結構老化,教育思想的更新滯后,多數教師不能因學生一屆不同于一屆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教師總是吝嗇或忽視對孩子的贊美、表揚。
薄弱學校的師生心理:學校文化、學校聲譽及社會評價對學生、教師心理的負面影響,使教師、學生自認為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長此以往,就不敢或是不善于對他人做出積極正面的評價。
為此,學校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認識,倡導賞識激勵教育,使賞識激勵的話語在學校管理者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成為日常用語,讓善于賞識人、激勵人成為一種師生共有的品質,使賞識激勵教育理念扎根于十七中人的心中,并最終形成學校文化。
三、帶著發現的目光走進師生中
愛是教育的基礎。對一個未成年人的賞識和激勵就是最大的愛。教師只有賞識他的學生,并不時的給予孩子激勵和表揚,他才會變得自信,有了自信,他才會變得更加自尊自愛,有了自尊自愛,他才會自律。因此,孩子不會被“夸壞”,而只會在夸贊聲中不斷進步。學生的成長是在尊重、賞識、激勵過程中的漸變,教師的發展依然。
(一)尊重師生
教師的工作十分辛苦,尊重教師要體現在一個“誠”字上,校長必須誠心誠意地愛護教師,公平地對待每個教師,用真誠的態度去面對教師之間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要從教師的需要出發,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是一個復雜的艱苦的過程,他們會犯各種我們能夠預想到的或是預想不到的錯誤,校長要引導全體教師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給學生糾偏,體諒學生的真實感受和想法。
(二)賞識師生
校長的成功以學校師生的不斷發展為主要的評定標準,而賞識師生就是促進師生不斷發展的主要動力。發現每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優勢,發現每名學生在學習和發展中的特點,重視學校環境建設,使校園作為師生自由學習、實現個人發展目的的搖籃。
校長的胸襟要海納百川,既要容人之長,又有容人之短,還要容人之異、容人之過,培養一支善于發現他人身上細微的閃光點的教師隊伍,讓孩子身上的細微亮點變成耀眼光芒。
(三)激勵教師
激勵教師,就要求學校為每一位教師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目標。目標的制定既要堅持高標準,又要是教師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
需要是個人發展的根本動力,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將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從最低的生活需要到最高的自我實現需要,每個階段的需要滿足都能夠有效促進個人發展。因此,校長要對教師促進激勵,就要充分滿足教師需要。
校長還要善于把每一位教師放在最適合本人發展的位置上,使每名教師都能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最大,使教師在工作中獲得職業滿足感,以此激勵教師不斷提高自己。
(四)激勵學生
激勵學生,首先是樹立以生為本、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辦學理念,并將這一理念具體貫徹于學校的課程設置與開發、德育目標與實踐活動、學生評價和學生管理等過程之中,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個體的成長,讓學校成為學生人人有目標、個個有進步的樂園。
激勵學生,校長要引導教師在賞識學生的基礎上不斷給出新目標,課堂上、評語里要經常出現“你能行”“你會更好”等字眼,讓學生在來自學校和老師的持續不斷的希望中獲得成功。
(編輯:陳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