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為工作關系,一下喜歡上啄木鳥的。因為工作,常見啄木鳥,羽毛并不光艷,叫聲也并不悅耳。然而,它有一雙銳目,且嘴如鑿、舌如鉤,一看就是一副干大活兒的模樣。
布封說:“啄木鳥注定要做艱苦的工作,它不知道什么是散心和休息,即便過夜仍然還保持著白天艱苦工作的姿勢。”我甚至認為,在所有鳥類中,啄木鳥是最能吃苦的。
啄木鳥別稱“森林醫(yī)生”,雅號“志木”。一片10公頃的森林,只要有一只啄木鳥天天巡護,就不用擔心發(fā)生蟲災。它“干活”有自己的章法:不圖熱鬧,不做表面文章,討厭夸夸其談,討厭漂浮游離。它對自身的要求是:扎實、精準、深刻。
我曾請教一位動物學家“啄木鳥精神”,他說提煉“啄木鳥精神”那是文人的事情,他所知道的啄木鳥就是四個字:鑿洞捉蟲。他說,如果再加幾個字的話,那就是:生命不息,捉蟲不止。
我雖然不是文人,但也試著對“啄木鳥精神”進行了提煉。
一曰除害—這是“啄木鳥精神”的本質。森林“蟲口”密度過大,會影響森林的健康。興林必須除害,大自然賦予啄木鳥重要的使命。啄木鳥的銳目可以看到躲在樹體內的害蟲。啄木鳥所吃的食物都是森林害蟲,如蠹蟲、毛蟲、甲蟲、天牛幼蟲、螟蛾等。啄木鳥的喙強直而尖銳,像鑿子一樣,可以啄開樹皮,并且能夠鑿洞,發(fā)出篤篤篤的響聲,把樹體內的害蟲驅趕出來,擒之,食之。害蟲不出來也不要緊,它就把長長的舌頭伸進洞中,利用舌頭上面的黏液和長鉤,把躲在深處的害蟲粘住,鉤出。
二曰敬業(yè)—這是“啄木鳥精神”的特征。敬業(yè)就是專心致力于本職工作,兢兢業(yè)業(yè)盡職責。每天清晨啄木鳥就開始奔忙,一天能敲擊樹干萬次以上,吃掉1500多條害蟲。它在樹干上螺旋式攀援搜尋害蟲,往往把一整株樹的害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株樹上。遇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株樹上連續(xù)工作幾天,直到害蟲全部消滅為止,從不敷衍,從不退縮,從不放棄。
三曰仁厚—這是“啄木鳥精神”的品格。啄木鳥是鳥類中品德高尚的鳥,也是修養(yǎng)深厚的鳥。它本來可以選擇更省力的方式捉蟲,不必深鑿樹干,不必整日篤篤敲擊就可覓到食物,填飽肚子。然而,不,它絕不像麻雀那樣糟蹋莊稼,偷食谷物,惹得農(nóng)人生厭。更不像杜鵑那樣鳩占鵲巢,陰險奸詐,“損人利己”。它終日捉蟲,不占雕梁,“無干于人,惟志所欲”—但使千林蠹蟲盡,腹餒又何妨。
四曰求是—這是“啄木鳥精神”的境界。啄木鳥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手,又是解決問題的高手。它每天的工作量是繁重而復雜的,但它充滿智慧。篤篤篤!它像醫(yī)生聽診那樣通過樹木的回聲,判斷樹體內有沒有害蟲。它叩詢,施計除蟲。某株樹,表面看上去軀干偉巨,健碩強壯,而啄木鳥則判定,其內里早已蟲螨叢生,甚至已經(jīng)蛀空。如果用來造船,船身必然斷裂;如果用來造屋,屋頂必然坍塌—那是多么觸目驚心的悲劇景象!啄木鳥則敢于對此“說不”。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我想,具有“啄木鳥精神”的人應該也是這樣。
(選自2012年6月2日《人民日報》)
【閱讀訓練】
1.請用簡潔的語言歸納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2.文章抓住啄木鳥的哪些器官的功用展開論述?試舉出一例說明。
3.說說“但使千林蠹蟲盡,腹餒又何妨”這一句的意思。
4.動物學家說“啄木鳥精神”就是“生命不息,捉蟲不止”,作者在論述時又作了新的提煉,你認為哪一點是作者提出的新見?試作簡述。
5.文章結句“具有‘啄木鳥精神’的人應該也是這樣”中“這樣”一詞,你是如何理解的?
(崔益林 設計)
(參考答案見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