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電解質分析儀在臨床上具有較重要的意義。其性能是否穩定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本文介紹了電解質分析儀在定標過程中常見故障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 電解質分析儀 定標 故障 解決辦法
1 概述
電解質分析儀在臨床檢驗中是必不可缺的,它主要用來測量全血、血漿、血清和尿液標本中電解質的含量。目前在臨床檢驗中廣泛使用的電解質分析儀是采用離子選擇性電極作為化學傳感器的臨床檢驗儀器,它是通過離子選擇性電極的測量原理來測定樣品溶液中的鈉(Na+)、鉀(K+)、氯(Cl-)離子濃度值。該儀器準確度高、可靠、迅速且操作十分簡單。所以,離子檢測是各級醫院的必備通用設備。
而電解質分析儀性能是否穩定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這就決定了實驗室工作人員和電解質分析儀檢定人員必須快速、準確判斷儀器故障,并且排除故障,使儀器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現將本人在檢定電解質分析過程中的經驗介紹如下,可供同行參考。
2 操作流程
電解質分析儀的操作流程:儀器開機后首先進入系統自檢,檢測各主要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之后進入活化電極程序,精確把握活化時間,以提高電極的使用壽命,確保電極穩定性。最后進行系統定標,可自動進行選擇基點與斜率定標。只有定標通過才可以進行日常的檢測工作。
3 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3.1定標斜率低導致的定標失敗
電極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電極膜兩側會粘有蛋白、脂肪等物質,使電極老化,定標斜率下降。
解決方法:灌注校準液,浸泡2h,激活電極達到正常的斜率。電極薄膜組件壽命為6個月,但檢測樣本量多時會縮短薄膜組件的壽命。更換薄膜組件時,要加注新的內部充注溶液,輕敲電極套驅逐氣泡,擦干電極套外側的剩余溶液,然后進行校準。
3.2定標通不過
因電極測量的血液成分復雜,電極易被污染,當電極被污染物堵塞時,電極保養環境改變,導致電極敏感度下降甚至電極損壞,從而引起定標通過困難,嚴重時不能通過。
對電極進行去蛋白、調理,更換電極內液,使內充液占電極腔體的2/3以上,當此方法不能解決時,可卸下故障電極,然后將整個電極殼體放入消毒液與水按1:5比例混合的溶液中浸泡,12小時后用蒸餾水反復內外沖洗干凈后使用,若仍不能恢復電極性能,一般電極已經損壞嚴重,建議更換電極。
3.3反復定標失敗
造成反復定標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參比電極內液中有氣泡或內液流失,可以輕輕敲擊電極或更換參比電極。2.電極分析艙內有液體殘留,可以取出電極擦拭重新安裝,并確認各電極塊之間的墊圈密合嚴緊。3.送液不暢,請參閱送液不暢的原因及處理方法。4.儀器操作面板處于開啟狀態,在這點上往往被大家所忽視,儀器必須在閉合操作面板的狀態下才完成定標及測定工作。
4 經驗
在日常的工作中,電解質分析儀的日常維護及保養也非常重要,通過使用高濃度的次氯酸鈉溶液可以保證了結果準確度和穩定性,方便日常的工作,從而更好地配合了臨床診斷和治療。
綜上所述,作為檢定員,在使用儀器前必須熟讀操作手冊和相關資料,對儀器要有深入的了解,當儀器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后,要仔細查明原因,注重每個細節,對發出的檢定結果認真審核,檢定結果出現異常時要思考原因,將人為誤差盡可能降到最低,這樣才能給臨床提供準確結果,才能使臨床醫師為患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