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總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麗的風景。美麗的風景并不缺少,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用一雙慧眼觀察到這些風景,能不能用心靈感觸到這些風景的美,能不能用筆尖描繪出這些景致的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寫景的小技法。
第一,觀察有序,理清思路。
【閱讀選段】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溪里漲滿了春水……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蒼翠了。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
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積滿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軟,常常沒過膝蓋……(選自《美麗的小興安嶺》)
【技法點撥】
寫景作文,要先把握提綱,可以是“總—分—總”結構,也可以按照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的結構。
接下來就是寫作順序。例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描寫了不同季節時景物的特點,因為時間段不一樣,景物的特點也是因時而異,各具特色的。在選材的時候,要注意幾點:首先是要選取典型的景物,也就是盡量選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景物,這樣可以避免描寫的雷同;其次要選特點不一樣的景物,同樣是花,但香味、形狀等不同,同樣是石頭,但形狀、色彩與用途不相同,等等;最后是選材角度,即使是同樣的天空,但在時間與所展現的內容上要有區分。
除了時間順序外,也可以按空間順序來描繪。這就需要作者站在一個能俯瞰全景的地方,或是從上到下,或是從左到右,或是先中間后兩邊,對不同地方的不同景物進行有序的描摹。
另外,還有游覽順序,即按作者行走的路線,走到哪里就描寫哪里的景致,讓讀者隨著作者一起游覽勝景。
第二,獨具慧眼,觀察入微。
【閱讀選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選自《秋天的雨》)
【技法點撥】
寫景作文首先要仔細觀察,充分調動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用心發現它與其他景物的不同之處,對景物進行全方位的描寫。只有真實、具體、形象地描繪出景物的位置、大小、形狀、色彩、聲音、動態等,才能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美妙感覺。特別是細節描寫,要進行“微觀放大處理”,比如該片段就是抓住秋天的雨帶給其他景物在形態、色彩等方面的變化進行詳細描寫,從而突出了秋天的雨“多彩”的特點。同時,寫景不僅要學會瞬間觀察,還要善于連續、多角度地展現景物的獨特魅力。
第三,動植物也會穿梭其中,給景物“化妝”,動靜結合話神奇。
【閱讀選段】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小喜鵲銜來樹枝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在加緊挖洞,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楊樹、柳樹的葉子飄到樹媽媽的腳下。它們都在準備過冬了。(選自《秋天的雨》)
【技法點撥】
要想讓景點“美”起來,給句中描寫的景物化化妝就行了。這里的“化妝”指的是要把景物寫得情趣盎然,就必須有靜有動,動靜結合,既要刻畫景物的形狀、顏色等,又要捕捉景物的動態與變化。這樣一來,我們筆下的景物自然就活了起來,語言文字也更具感染力,也更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選文在描寫秋天的雨時,巧妙地把各種小動物忙著準備過冬的情形穿插其間,以動襯靜,更精確地描繪出秋雨充滿詩意的畫面。
第四,情景交融,巧用修辭。
【閱讀選段】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選自《廬山的云霧》)
【技法點撥】
一篇優美的文章一定要表現出景的神韻,一切寫景的語句都是作者用來抒發自己情感的。在描寫景物時,把自己的情感借助于眼前的景物表現出來,這樣景物也會有了情感,有了靈性,有了詩情畫意。寫景,還要展開適當的聯想,文中描寫廬山的云霧就巧妙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將見聞與聯想結合起來,從而使景物描寫更加具體生動,將最美妙、最精彩的畫面呈現于讀者眼前。因此在寫作練習中,我們也要結合自己的所見所感,靈活地運用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將景觀的奇特之處展現出來,使描繪的景象更加具有畫面感,充滿韻味。當然,修辭手法的運用要適度,不能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