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的時候,我曾學過一篇課文叫《司馬光》,課文主要講司馬光和幾個“死黨”趁老師不注意就悄悄溜到教學樓后面的花園里捉蝸牛玩。一個“死黨”掉進了一個大水缸里了,大家都心安理得地看著,司馬光卻很著急,他駕起“風火輪牌”滑板車,從二里地外的門衛(wèi)大爺那里借了一塊敲鐘用的小石頭,奮不顧身地砸碎了缸,掉進缸里的“死黨”就這樣得救了。課文寫得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讀了N多遍,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供各位學友學習:
那個水缸夠大的啊!比豬八戒的肚子小不了多少。據獲救者后來說:“我覺得我又獲得了新生。”豬八戒的肚子真爭氣啊!據美聯社報道:缸里的水是我們校長泡西湖龍井的專用飲用水,這消息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上課期間,司馬光一伙人不待在教室,出了事,教師監(jiān)護不力,要賠償;學校放置缸的地方沒有安全措施,要賠償;獲救者的家長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司馬光砸的缸是國家文物,要賠償。
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別的小朋友為什么不砸?這里面會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獲救者曾向司馬光借過一塊橡皮沒還,是不是司馬光懷恨在心,暗中下了黑手,乘機推了一把?后來又覺得是不是太便宜他了,又救他回來,慢慢再折磨他?司馬光后來當了宰相,害死了多少新朋老友?
司馬光近期正在參加班長競選。他砸缸救人是為了借機獲得大家的支持,擴大自己的影響,是在“撈分”。
司馬光砸了缸,被班主任告到家長那里去了。司馬光的父親狠狠地說:“你再亂砸缸,我就砸你。”
司馬光砸了缸,救了人,成了名人,就到處作報告,他就可以不用做作業(yè)了。
讀完這篇課文,我掩卷深思,覺得受益匪淺,司馬光真勇敢。
自己的話
我是一個喜歡上網的小孩,網上有豐富的資源,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是我們平時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我如饑似渴地閱讀網上的知識,一股腦兒地先裝進自己的大腦再慢慢消化。這篇文章我就是受網絡知識的啟發(fā),經老師精心修改完成的。經常上網也有壞處,損害眼睛不說,還有不良信息,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
家長的話
我的孩子總是愛上網,每天都要在網上遨游一番。我很擔心,但一段時間以后,發(fā)現他學習并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在語文方面有了提高,尤其是寫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真讓我欣慰。不過,也要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
老師的話
彭三喜同學很聰明,課上常常閃現求異思維,想法與眾不同。他活潑大膽,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但有時會給你惹麻煩,帶來課堂混亂。彭三喜同學在寫作方面也有天賦,特別是寫想象作文,那是一絕,在班上常常當范文念給同學們聽。有一次把我也編進他的作文里,和豬八戒一起放屁,讓我哭笑不得。
(馮仕江)
編輯的話
上網有利有弊,這是公認的事實。看你上網的目的是什么,上網的態(tài)度端正與否,選擇材料的標準如何,所用時間長短,是否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上網,在網上多吸收些平時看書讀報不易找到的材料。對于不健康的東西一定要高度警惕,以免上當受騙、影響身心健康。對于網上、社會上的戲說,要有分析、判斷的眼光,不可輕信,也不可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分辨、自己的取舍。對于歷史上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發(fā)明家,應以尊敬的心態(tài)向他們學習有用的東西,并加以發(fā)揚光大,而不能也跟著那些無聊的人隨聲附和、信口雌黃。
以上意見不見得全對,我僅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并歡迎同學們發(fā)表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