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連柯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作家。1915年,馬卡連柯27歲,他把自己見到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寫成了一篇短篇小說,題為《愚笨的一天》,躊躇滿志地寄給了《記事月刊》,當時高爾基在這家雜志社任編輯。
小說寄出后,馬卡連柯整天翹首盼望郵遞員給他送來刊用通知單。兩個星期以后,他收到了高爾基的信和退稿。信上說:你寫的故事很有趣,但沒有寫出背景,對話沒有趣味,主要人物的戲劇性寫得不清楚,并勸他試著寫點別的東西。
馬卡連柯怔怔地捧著退回的稿子,心里好像壓著一塊石頭,他失望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馬卡連柯并不埋怨高爾基,他后來回憶說:“讀了高爾基的信,我非常明白,我當時實在沒有寫作的本領,我需要學習,很可能,這在我心靈深處留下了一道不愉快的印記,但是我認真地、持久地學習著。”
從這以后,馬卡連柯再也不忙于寫作,而是廣泛地閱讀古今名著,把他認為值得記下來的東西都記在他的“閱讀筆記”中。這個時期,他閱讀了上千冊名著,記錄了上百萬字筆記。不久,十月革命勝利了,馬卡連柯立即投入到緊張、復雜的教育改造犯罪青少年的工作中,擔任了一所兒童教養院的院長。
1928年秋,高爾基來到馬卡連柯工作的教養院采訪,對于13年前退稿的事,高爾基早就忘了,馬卡連柯也沒有提起此事,他和高爾基詳細介紹了教養院十多年來為教育兒童,使他們健康成長所做的艱苦工作。高爾基聽后十分感動,說:“馬卡連柯同志,你做的這一切真使我感動,你應該把這一切都寫出來,不應該沉默,不應該把你們艱苦的工作、獲得的成就秘而不宣,把你所做的一切寫成一本書吧!”
這時的馬卡連柯也感到自己可以寫作了,十幾年來,他光記錄的工作日記就達幾百萬字,日記詳細地記錄了十幾年來他周圍發生的事情。根據高爾基的建議,他在自己非常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提煉,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寫出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教育詩》。這部作品一問世,就在文學界、教育界引起極大的轟動。
有的讀者問他:“你這部小說寫了多長時間?”馬卡連柯嚴肅地說:“兩個月,但實際上是13年。”
故事教會我
葉圣陶先生說過:“中小學生們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边@就告訴我們:作文訓練不僅僅是“作文時”的事,許多的基本功在作文以前就做了。馬卡連柯的《教育詩》,雖說寫成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但沒有他13年的生活體驗和積累,是很難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