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兒:
媽媽當婦產科醫生已經二十多年了,曾經有人問過我:李老師,你有過職業的倦怠嗎?我有嗎?沒有!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像剛剛從事這個職業一樣喜歡它。
醫生是一個永遠都不乏挑戰性和成就感的工作。它需要從業者有仁慈憐愛的悲憫之心。人們對于產科大夫都寄予非常高的期望,妊娠的結局不僅關乎產婦本人的身心健康,還關乎一個家庭的喜樂悲歡。一周前從我們科室里出院的一位產婦,妻子46歲,丈夫48歲。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在20歲的時候因病夭折了,中年喪子的夫妻倆在痛定思痛之后好不容易有了第二個孩子。32周的時候發現胎兒生長受限,有缺氧征象,在醫院里的治療和觀察讓同事們如履薄冰。那個脆弱的小生命承載了這個歷經苦痛的家庭全部的期望,怎么可以有一點閃失!當通過患者、醫生、護士的齊心協力終于讓媽媽和一個健康的孩子安全出院以后,患者所獲得的那種苦盡甘來的浴火新生,以及同事們在精神層面的成就和愉悅,又豈是物質所能簡單衡量的?

醫生是一個永遠不會停歇、追求有著不同精神境界的職業。有人說過,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按照這樣的思路,對于醫生這個職業,我是這樣簡單概括的:第一重境界是以苦為苦,所謂前路茫茫,目標模糊,道路艱難,思想郁悶;第二重境界是以苦為樂,是謂目標明確,甘愿自尋其苦;第三重境界是以樂為樂,那就是享受過程,享受結果!媽媽不才,一直徘徊于第二重境界中苦中作樂,以至于讓女兒只見醫者苦,未知其中甘吶!我的女兒如果可以在醫學的追求上攻堅克難,達到媽媽所未能企及的第三重境界,這豈不是媽媽和女兒的一大幸事?
好的醫生必須是一個嚴謹的人。我在盛京醫院學習的時候師從丁慧老師,一個做了一輩子產科大夫的老專家,她總是能在產科門診那些許多醫生看起來司空見慣的病案中發現隱藏的問題。像丁教授一樣的老師們就是最后的把關者,他們像網一樣,所有漏掉的問題都能夠在仔細、規范、嚴謹的工作中被一一發現和解決。教授正是用她自己的淵博和睿智,以及近乎刻板的工作方式讓她的網變得致密,發現和解決那些漏掉的沒有解決的臨床問題。
好的醫生必須是一個果敢的決策者。媽媽搶救過一個離綿陽一小時車程的鄉鎮醫院的患者。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在當地醫院臨產,出現難產征象,孩子又出現了宮內窘迫。在母嬰同時有生命危險的時候,媽媽和同事們分兩批人馬出動,把產科、兒科和麻醉科醫生以及醫院里的手術裝備都運到了搶救現場。看著轉危為安的孩子和媽媽,親歷搶救過程的我由衷地為這對母子高興。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媽媽是選擇把患者由當地醫院接回來再開始手術,而不是在第一批搶救人員之后馬上又出動第二批搶救人員,在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要關口,那也許就是另一個結果了。
好的醫生必須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醫術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不要僅僅拘泥于做一個醫匠,現代的醫生應該是一個耐心的傾聽者、細心的觀察者、敏銳的交談者、有效的治療者。醫生也更需要通過學習倫理、道德、文學、歷史、哲學和藝術等人文學科知識,有意識地進行內化和積淀,形成相對穩定的內在素養和品質,提升醫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精神風貌,讓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理性精神得到不斷地升華和完善。

所以,我的女兒,你的媽媽只是一個在從醫的道路上行走了多年的醫生,多希望你可以選擇和媽媽一樣的職業追求,媽媽的經歷可以讓你獲得間接的經驗,少走彎路。聰明的你完全可以成為媽媽所希冀的好醫生,完成媽媽未能成就的事業,做一個有深厚文化背景、豐富想象力、崇高精神境界的好醫生!
事到如今你已然做出了自己對專業的選擇,媽媽欣賞有追求的孩子,尊重你自己的選擇。媽媽相信,有自己的勤奮努力,你一定會在自己的專業上做出最優異的成績。媽媽把對你的期望寫成文字留了下來,人生的路很長,也會有不同的選擇,希望我的女兒能理解媽媽的一片苦心,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像媽媽所期望的那樣做出境界,做出精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