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用來表示對神靈的虔誠,從而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到祭鐘的時候,不是殺一頭牛,就是殺一只羊,然后將牛頭或者羊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王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就命人叫住那個牽牛的人,問他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哪里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殺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后,又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它被嚇得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仁慈,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么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只羊來代替這頭牛吧!”
說一說
以羊替牛的故事諷刺了什么樣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齊宣王的這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