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高爾基先是在一個筆記本上寫了好些詩,其中有一首叫《老橡樹之歌》的詩,高爾基認為是他自己 19 年中經歷過的豐富、生動、艱苦的生活的寫照,知識豐富的人們讀到它的時候,一定會因為詩里描寫的新鮮事物而感到滿意和驚訝。
為此,高爾基滿懷信心地帶著《老橡樹之歌》,去見當時著名的作家符·加·柯羅連科。
高爾基把稿子交給了柯羅連科后,柯羅連科一頁一頁地翻著看,一會兒又把手稿放在膝上,斜著眼看。不一會兒,他對高爾基說:“您的字寫得很怪,看起來好像簡單明白,讀起來卻很困難。您在這兒寫了‘齊格加格’,這一定是筆誤。實際上并沒有這樣的字,應當是‘齊格扎格’。”
高爾基在一旁聽到這些話,一時間覺得很窘。
當柯羅連科看到詩里寫到一個人“像老鷹一樣地”坐在一座廟宇的廢墟上時,含笑地指出:“這樣坐不合適,地方不適當,既不莊嚴,也不體面。”
柯羅連科一個接一個地指出作品的筆誤,使得高爾基感到非常狼狽,他的臉一下子變得像燒紅了的炭一樣。兩個鐘頭的談話,高爾基沒有聽到一句對詩的恭維話。這時他才感到,當一個作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帶著沮喪的心情離開了柯羅連科。
兩個星期后,一個紅頭發的統計學家尼·伊·德利雅京把手稿帶給了高爾基,并對他說:“柯羅連科覺得他把你嚇倒了。他說你有才能,不過應當根據現實寫作,不要去發揮哲理。他還說你有幽默感,雖然帶一點粗野,不過這倒是好的。談到你的詩,他說像是夢話。”
高爾基從來人手里接過手稿,一看上面用鉛筆寫了好幾行字:
根據這首《歌》很難判斷您的才能,不過我覺得您是有才能的。您不妨寫一篇您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寫好拿給我看看。我不會談詩,您的詩我不懂,雖然個別的幾行有力而且生動。
柯羅連科的批評,使高爾基決定此后不再寫作了,而且真的有將近兩年的時間他沒有動筆。兩年以后,高爾基又產生了要寫一點什么的念頭。于是他便按照柯羅連科要“寫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的指教,寫了《馬卡爾·楚德拉》,以后又接著寫了《伊則吉爾老婆子》等小說,結果受到了柯羅連科的重視。
博士丁的話
親身經歷的事情才能有親身的感受;有親身的感受,寫出來才能感人,才能再現生活的本質面貌。柯羅連科的這個思想,對于創作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