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圣,字次君,西漢梁人,是戴德兄長之子,世稱小戴。西漢宣帝時期任博士,官至九江太守,曾以博士身份講論《五經》于石渠閣,為當時著名儒臣。作為西漢今文經學——“小戴學”的開創者,戴圣平生以學習儒家經典為主,尤其注重對《禮》學的研究。他曾與叔父戴德及慶普等人師從經學大師后蒼,潛心鉆研《禮》學。三人苦心鉆研,各有所得,逐步形成自己的學說體系,成為今文禮學大師。戴德號稱“大戴”,戴圣則被稱為“小戴”,二人合稱為“大小戴”。“由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漢書·儒林傳》)而我們今天所說的《禮記》便是由戴圣所著,又稱《小戴禮記》。
《小戴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小戴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到漢朝時期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問答及記述修身做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十分廣博,內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歷法、地理等諸多方面,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
《小戴禮記》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的故事來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嚴謹,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人物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顯得精辟而深刻。
戴圣精心講授“禮學”,授徒頗多,曾傳其學于梁人橋仁、楊榮等,于是,今文禮學——“小戴學”又有了“橋、楊氏之學”。(《漢書·儒林傳》)戴圣對于傳播和發展《禮》學有一定的貢獻,《小戴禮記》被列為儒家經典,為“三禮”之一,唐時被稱為“大經”,明時已取代《儀禮》,成為“五經”中的《禮》。這本書在中國儒學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后人研究和發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