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生命的力量在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頑強斗志,生命的高尚在于“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的無私奉獻,生命的偉大在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生不息……就如下文中殘敗的梧桐與干枯的紫藤一樣,即使已經失去了活力,但它們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綻放出了無限的光彩。
【梧桐·頑強的化身】
禿的梧桐
□蘇雪林
這株梧桐,怕再也難得活了!
人們走過那禿梧桐下,總這樣惋惜地說。
這株梧桐所生的地點,真有點奇怪,我們所住的屋子,本來分做兩半給兩家住的,這株梧桐,恰恰長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說是兩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階,雖僅有其一,由屋前到園外去的路卻有兩條——一家走一條,梧桐生在兩路的中間,清蔭分蓋了兩家的草場,夜里下雨,瀟瀟淅淅打在桐葉上的雨聲,詩意也由兩家分享。
不幸園里螞蟻過多,梧桐的枝干,為螞蟻所蝕,漸漸地不堅牢了,一夜雷雨,便將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樹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來,樹身上居然透出許多綠葉,團團附著樹端,看上去好像一棵棕櫚樹。
誰說這株梧桐不會再活呢?它現在長了新葉,或者更會長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復從前的美蔭了。
一陣風過,葉兒又被劈下來,拾起一看,葉蒂已被嚙斷了三分之二——又是螞蟻干的好事。哦,可惡!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氣。
螞蟻又來了,風又起了,好容易長得巴掌大的葉兒又飄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葉,整整地忙了一個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個夏天。
秋來,老柏和香橙還沉郁地綠著,別的樹卻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護定它青青的葉,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貯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起西風如敗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現在它的葉子已去得差不多,園中減了蔥蘢的綠意,卻也添了蔚藍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薛荔,也大為喜悅,上面沒有遮蔽,可以酣飲風霜了。它臉兒醉得楓葉般紅,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敗的榆樹,在它頭上瑟瑟地悲嘆。
這時候,園里另外一株梧桐,葉兒已飛去大半,禿的梧桐,自然更是一無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慘淡的斜陽中。
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們走過禿梧桐下,仍是這樣惋惜地說。
但是,我知道明年還有春天要來。
明年春天仍有螞蟻和風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選自《綠天》,有刪節)
讀后漣漪
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總愛寄情于梧桐,如“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等詩句更是將梧桐凄涼悲傷的特征展露無遺。可作者卻一反常人寫作梧桐時的傷感基調,而是賦予了梧桐樹以頑強的意志和強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贊美及熱愛之情。
【紫藤·豁達的精神】
紫 藤
□徐曉杭
紫藤是一種妖怪,它能活很久,幾十年,幾百年。可貴的是,即使活很久,她也從不賣弄化石般的古板和深沉。妖怪懼怕陽光,紫藤的白晝就是冬天。在冬天,她完全僵硬了,只有她自己知道還活著。她變成了一堆白骨,所有人都以為她是枯柴。她的丑陋、老態,一夜之間就赤裸裸地在某個冬日袒露無遺。她所有的語言、外貌、形體都在寒風中褪去。她拖著一堆沒有任何尊嚴可言的枯藤,癱在長廊的鋼筋水泥架上。
她沒有了媚眼,沒有了嬌嗔婉轉的聲音,沒有了攝人心魄的舞蹈,光禿禿的,連一層遮羞的皮都沒有。她扭曲著,低匐著,幾丈長的軀干,竟沒有一尺是直的。那種銘心刻骨的滄桑疤節從最粗壯的根部開始,一直留痕到最細小的末梢。
天哪!只有這時,你才能讀到萬般風情的妖媚之下竟有如此驚心動魄的遷就和委屈。
可是,當春天來臨時,紫藤的夜晚就來了,她一天天地蘇醒,誰都不知道她靈魂回來的路程。沒有柳的芽,在春風里招展;沒有桃的蕾,在雨露中搖曳;更沒有玉蘭的大花苞,在三月讓人欣欣以待。
用化腐朽為神奇來描述紫藤的起死回生并不過分。那堆癱在庭院里、假山旁、花園長廊上的白骨仿佛有魔力在吹氣,在一個春風煦暖的午后,坐在長廊下的硬石凳上,忽然就有人看見紫藤已經變成了少女。她能把所有人迷倒在長廊下,她所有的行為都沒有惡意。綠葉在長廊上柔軟地伸展著,變幻著,她在四月陽光里讓人聞到了脫俗迷人的香氣,看到了優雅恬靜的紫藤花,她從來不讓人等待太久。
紫藤可讀的長裙,使春天由抽象變成了具體,由哲學變成了美學,由詞語變成了物質,變成了春天可以讓人觸摸的肌膚。
紫藤在收拾了所有的偏見和仇視后,在一串串迷人的花球里,癡癡地笑。
沒見過紫藤的游人是遺憾的,沒有紫藤的花架是寂寞的。
(選自《2005年中國精短美文100篇》,有刪節)
讀后漣漪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行文。文中,紫藤象征了那種能順應環境而不屈從于環境的精神,從而揭示了做人也要像紫藤那樣具有堅強坦誠、樂觀豁達的精神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