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入】
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是一篇優美的借景抒情散文。文章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對紫藤蘿進行細膩的描寫,寫出了它的色澤、形態及神韻;緊接著將紫藤蘿曾經遭遇到的不幸呈現在讀者面前;然后寫出了紫藤蘿在遭遇了磨難后,又重新綻放出了生命的光彩。
【技法揭秘】
一、多角度觀察,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或寫作技巧行文
在《紫藤蘿瀑布》中,作者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順序,從上到下依次向讀者展現了紫藤蘿的形態與神韻。具體來說,作者先概括描寫了整棵紫藤蘿樹的特征,再具體寫盛開的紫藤蘿花,如“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一句就是對紫藤蘿花進行的整體描繪。
在《紫藤蘿瀑布》中,作者從紫藤蘿花的顏色、形態、香味等角度入手,將一樹紫藤蘿花描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花朵嬌媚的特征,贊美了生命的頑強與美好。
二、情與景相融,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真實體會融入其中
文中,作者由花聯想到“生死迷、手足情”,由花回憶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很自然地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真實情感融入其中。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與人的不幸遭遇由此形成對比,說明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幸;而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的紫藤蘿花又給作者帶來了對生命的重新認識。
三、談人生感悟,總結出精辟且富有哲理的語句
作者在體悟和思索中得到了這樣的人生感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確,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遭遇了不幸,可過了這么多年,卻又開得那樣繁密,那樣生機勃勃,這自然而然地讓作者聯想到了自然界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原創佳作一】
在春天里感悟成長
□朱潤賾
春天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季節。冰雪在春光中悄然消融,溪流在春日里淙淙流淌。天空像重新洗過一樣,湛藍得令人心怡。一進入我的家鄉——天寶,你就會與微風撞個滿懷,風中滿含著的是梨花的清香。但最吸引我的是那一山一山的粉紅,淡淡的粉色讓人著迷。每棵桃樹都極盡婀娜地伸展著,那簡單而秀氣的裝扮好像溫柔的姑娘。桃樹的葉子溢滿綠意,綠油油地閃動著,像是不忍心與嬌嫩的花兒爭春色,卻也不愿辜負了這流光溢彩的春天。
天藍瑩瑩的,云蕩悠悠的,風暖洋洋的。躺在草地上,耳邊傳來清脆的泉水聲,猶如天籟之音。仔細聽來,那泉水又一路哼著輕快的小調漸行漸遠,把我的心似乎也帶到了遠方。我張大嘴巴,深深地呼吸著,那濃郁的花香伴著淡淡的青草氣息,直往我心里鉆。
漫步梨花樹下,一陣微風拂過,翩翩的花瓣像芭蕾舞者在空中旋轉著,款款落下。拾起一朵潔白的落花,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拾起一片如雪的花瓣,我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奧秘:美麗的春天不正像我們的青春嗎?那美麗的景色就像如花似玉的青春年華,春天的短暫恰如青春時期的匆匆逝去。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人們只有在朝氣蓬勃的青春時期立下美好的理想,并為實現理想而奮發向上,才會讓自己的人生如春天般絢麗多彩!
夕陽染紅了天邊,一群歸鳥從頭頂掠過,我該回家了。我輕輕地揮揮手,與讓我心醉的春天作別,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
點評: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春天,以少年的心靈感悟春天。文中多角度寫景,表現了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并且匠心獨運,把感悟春天同個人的成長結合到一起,讀后令人產生無限感慨。
【指導并置評:李旭】
【原創佳作二】
一盆吊蘭
□邱孔鑫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事重重,因為這次的演講比賽我還是未能取得理想的名次。
我昏昏沉沉地走回了家,卻意外地發現一盆不顯眼的綠色植物擺在我的寫字桌前。我隨口問道:“媽媽,我桌子上擺著的那盆植物是什么呀?”“哦,那是吊蘭,你爸剛買的。”
吊蘭?我饒有興趣地想著這個特殊的名字,不禁細細地端詳起來。它可真美呀!從根部到葉梢都是翠綠的,綠得是那樣純粹,充滿著勃勃生機。它的枝葉呈放射狀卻不雜亂,就像一朵正值綻放期的純綠的花。它長長的莖順著花盆向下伸展,這時,我發現它的枝葉下面還長了幾個小小的花苞,它們乖巧地攀附著主枝,風一吹,像一群打著秋千的孩子,真是可愛極了!
可是,吊蘭的枝葉下面還綴著那么多小花苞,它會不會很累呢?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看到我迷惑的樣子,媽媽告訴了我吊蘭的秘密:吊蘭之所以叫吊蘭,關鍵在于一個“吊”字,垂下的小蘭花是它的負擔,也是它的壓力;有了壓力,才有動力,它才會奮力生長著。這時,我忽然發現,盡管它的下面生長著許多小花苞,但是它的每一根莖的頭部都昂揚地向上生長著,充滿了斗志。越是有困難,越是有壓力,它就越斗志昂揚。
吊蘭,不起眼的一種花草,雖生活在無人光顧的角落里,卻青翠欲滴,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展示著自己的驕傲。
點評:作者從一盆普通的吊蘭里找到不尋常的含義,那就是吊蘭身負壓力,卻盡力地展現著自己的美麗。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達了其對吊蘭的喜愛及贊美之情。
【指導并置評:劉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