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吧?課堂還能變身?不錯,我們的課堂的確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巧用設(shè)問句,一問一答的形式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記得剛步入學校學習的時候,我們的課堂大部分是以老師講授為主。整個課堂的40分鐘,我的大腦是跟著老師的問題和講解高速旋轉(zhuǎn)著,(“是”和“著”二字在句子中顯得多余,可以刪掉,讓句子更簡潔)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此處和前面“記得剛步入學校學習的時候”重復,可刪除)一堂課下來,能聽20分鐘就已經(jīng)不錯了,剩下的20分鐘,大腦早就溜號了。(寥寥幾筆,將原始課堂的“面目”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
三年級時,我們的課堂開始發(fā)生變化,最明顯的是座位的變化,由原來的排排朝前坐變成了小組合作的形式。桌子對起來了,組長選出來了,課堂變得熱鬧起來了,大家的腦袋經(jīng)常湊在一起,唧唧喳喳說個沒完沒了(不要想錯了,我們是在一起討論問題)。(語言活潑有趣,讀著讀著,腦海中便出現(xiàn)了座位變化后課堂的樣子)老師在干啥?別著急,你看,老師這個組轉(zhuǎn)轉(zhuǎn),那個組轉(zhuǎn)轉(zhuǎn),哪個小組遇到了問題就在哪個小組講解一番。最精彩的要數(shù)小組交流后的全班匯報展示了,在老師的訓練下,每個小組成員都變得大方自信起來。每到匯報展示時間,就是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刻——一個小組的匯報,其他小組的補充,已經(jīng)將本課要學習的重點、難點逐個攻破。(破折號的運用起到了解釋說明的作用,很不錯)這時老師干啥去了?老師呀,這個大舞臺主角已經(jīng)不是他了,此刻的他正在邊上津津有味地看著我們的“精彩表演”呢?。▽⑿〗M的匯報展示說成“精彩表演”非常恰當,變化后的課堂的確像在表演一樣)不過,老師還是老師,當我們遇到解不開的“謎題”或發(fā)生爭執(zhí)時,他就“挺身而出”,一番“之乎者也”就把我們的“攔路虎”解決了。(此處連用幾處引號,使習作更有味道,老師的作用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課堂有意思吧?(這個段落詳細介紹了課堂的變化,與前文形成鮮明的對比。)
更有趣的是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開學不久,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chǔ)上,老師讓我們把平板電腦帶進了學校。起初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習作中運用歇后語或者名言是一個不錯的點子,而且選擇的歇后語非常符合當時的情景)難道課堂上還能用平板電腦?我們要用平板電腦上課?一個星期的接觸才讓我們豁然開朗,原來,老師事先做了很多關(guān)于我們學習重點難點的預習資料和微課,每天放學前老師都會讓我們把這些內(nèi)容拷貝到自己的平板電腦上,我們在家的作業(yè)就是看著預習資料和微課進行初步自學,(解釋了平板電腦的作用,使讀者更明白現(xiàn)在的課堂是什么樣子)不明白的問題留在課堂上討論解決,(此處一句話已經(jīng)完成,逗號應改成句號)學校如今也變成了無線上網(wǎng),課堂上我們小組解決不了的難題能隨時上網(wǎng)查閱資料。雖然我們的匯報展示還是少不了,但是現(xiàn)在的課堂搖身一變,變成了真正的信息化課堂。身臨其中,足以讓我們大開眼界。(此段采用略寫的手法,寫出了課堂的再次變化。)
怎么樣,我們的課堂像不像咸魚大翻身,來了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尾呼應,進一步強調(diào)課堂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整篇習作更加完整。疑問句作結(jié),讓讀者思考答案的同時在腦海中又回顧了一遍習作內(nèi)容,對課堂變化的印象更深刻。)
總評
課堂,我們學生時代天天接觸,要想把課堂的精彩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沒有仔細地觀察、細心地品味,就算再別具一格的課堂也難以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小作者就是一位有心人,將課堂的變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體現(xiàn)在筆尖上。在寫作手法上,習作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先簡單描寫過去的課堂,再詳細描寫變化后的課堂,最后略寫現(xiàn)在的課堂,做到了內(nèi)容安排詳略得當。文中語句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用了疑問、設(shè)問、歇后語等,不僅讓文章語言活潑、生動、有趣,而且吊足讀者的胃口。
【指導并置評:郭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