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博洲老師的長篇小說《臺北戀人》,是以1949年4月6日的“四六事件”為藍圖,費時九年醞釀出的學運小說,這也是臺灣首部。作者以倒敘法第一人稱方式,從一位老太太的歸鄉寫起,除了寫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從其他朋友處旁敲側擊得知事件始末,并藉由現今“四六事件”的紀念活動及“春天的微微風”部落格(T大女學生書寫參與“四六”平反運動的心情記事),從而拼湊出五十年前事件的真相及回憶,以小說形式呈現了歷史的現場,還原了事件的真實面貌。
1949年4月6日,軍警直接進入臺北兩所大學的校園,集體逮捕了數百名住宿學生,史稱“四六事件”。此事件的近因是臺大、師范學院(今天的臺灣師范大學)學生社團領袖抗議警察拘押騎單車雙載學生所引起的,遠因則是軍警單位早已對這幾個社團很不滿,因為這幾個社團領袖經常帶領學生罷課游行示威,大搞學運。倘若此事件發生在現今,一陣風頭過去就風輕云淡了;偏偏那時國民黨政府和共產黨內戰連連失利,打算退守臺灣;因此不容臺灣有任何異聲,而這群學生卻高呼反內戰、反饑餓,因此政府打壓力道自然加大,搞得那群學運人士死的死、逃的逃。
到了1990年終于有人注意到這起事件,而當年的涉案分子也出面要求平反,此事件才慢慢浮出臺面。藍博洲除了真實呈現之外,也點出了現代人為了政治目的,曲解了當年學子的心思,美其名是為他們平反,其實根本是在斷章取義。這本小說的可貴之處,在于樸實地重現了二十歲的孩子熱血的情感,他們當年毫無政治企圖。
我在接觸《臺北戀人》后,才真正對“四六事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及了解,沒想到當年的國民黨政府作風如此強硬,且對學生施以如此強烈的鎮暴圍剿行動,明顯的一黨獨大。在我看來當年的波麗士(police音譯,警察的意思)頗像流氓,比黑道更像黑道,小老百姓能避則避,多不喜與波麗士大人打交道。我也很訝異當時的學運風氣鼎盛,這些熱血青年,為了理想及抱負,犧牲個人利益,團結合作,一心為民出頭,同時亦是為自己與家人出頭。對他們來說沒有黨派之分,只有共同的目標,這才是學運真正的精髓所在。與之相比,臺灣前陣子的太陽花學運,他們沒有清楚的目的,只是人云亦云,而且還有許多職業學運人士在內,煽動人群,意圖不軌,焦點已經模糊;這不是一場發自大家內心的學運,難怪像一盤散沙,沒有多久就不了了之。
既然要搞學運就要有拋頭顱,灑熱血的決心,若沒有這種思想準備,就別跟人聞雞起舞。
且當年,不論是學生或人民皆無省籍情節,本省籍及外省籍的學生或人民相處融洽,在那樣動蕩不安的年代,大家將心比心;學生游行抗議只是為了讓自己溫飽罷了,沒有那么多的復雜情緒。亦讓我懷疑近年來某些政治人物時不時地挑起省籍情節,其背后的目的為何?任何年代難免總有一些貪官污吏,書中有兩段情節描述學生代表運用智慧,打擊這些腐敗的官員,大獲勝利,精彩絕倫,看了真是大快人心,不禁鼓掌叫好。
剛開始接到這本書稿時,乍看書名《臺北戀人》差點被誤導,誤以為是言情小說(想也知道不可能,這不是藍博洲老師的風格),等到真正接觸到文字之后,才了解這是老師多年來的心血結晶。原本初稿三十幾萬字,九年期間,搬了七次家,老師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身心困頓,終于在2014年7月定稿,并于同年9月順利出版。
這段排版校對期間,是對編輯、校對人員及作者的嚴厲考驗;從7月接到電子文件后,先快速瀏覽一遍文字,針對統一用字先行修改,可讓校對人員在初校對時,減少校對統一用字的時間,可將時間精力放在其他處。同時安排美編設計版型,并發給排版公司排版。此時正好遇到公司大型活動“2014臺灣文學營”的準備工作,必須與多位講師聯系上課時間及其他事項的安排;一校輸出之后,首先安排校對人員先行校對。
藍博洲老師是一位認真負責的作者,在一校時,即主動要求校對稿子(通常出版社的習慣是將已修正過、比較干凈的二校稿給作者校對),一校校對人員校對完畢之后,隨即將一校稿寄給老師。為了讓書稿更有可讀性,老師特別在一校稿中將主敘者對男主人翁老周的第三人稱“他”,修改為第二人稱“你”,這樣的變動,果然讓整本書稿更有情感、更有同理心;卻也因此整本稿子的其他主配角人稱大幅度地修改,可想而知,一校稿上滿江紅,排版人員改稿及二校、三校的對紅,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出版時間又一分一秒地逼近,真讓我有些焦慮,只能在家中熬夜幾天校對,務求準時完成。
老師認真地從一校改到二校及三校(通常作者很少從一校稿看到三校稿的),每一個校次都認真地修正再修正,從每頁變動的內容,即使只是幾句對話,或是人名、地名等細節的修改,可看出老師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對稿子深深的期望,為求能完美呈現。
因《臺北戀人》書稿與老師的往來過程,都是透過電話及電子郵件聯系,一直未有機會與老師見上一面。終于在8月初在師大舉辦的“2014臺灣文學營”現場有機緣見到老師,卻苦無機會與老師打招呼、說上話。老師是文學營的講師,當天有同事在旁陪同商議事情,時機不宜,不好上前打擾,事后也一直未跟老師提起這件事。文學營的活動結束后,馬上專心于本書的編輯校對工作,一切以出書為優先考慮,總算準時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