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也是一個秋天,有些涼。初次來北京的我去尋一位從家鄉過來的朋友,一下車,便在寬闊的馬路邊找不到北了。或許是因為天氣較冷,行人少且多是游客,連問好幾個人都不知道我想找的車站在哪里,其中一位好心人還指錯了路。我離目的地越來越遠,路在哪里?孤零零的我只能在十字路口徘徊。一位推自行車過路的、高高瘦瘦、頭發花白的老者看出了我的困境,很耐心地給我指方向。無奈此時離車站已太遠,初來北京的我分不清東西,對他的指示猶如一頭霧水般不得要旨,他的耐心并沒有讓我明白該如何到達目的地。最后,他終于灰心地說:“上車吧!”我沒有反應過來。“這兒離車站還有一段距離,我馱你過去。”他說。在這個落葉的季節里,我無法拒絕他這樣的邀請。他掉轉車頭,送我到達目的地后自顧離開,我竟未來得及說個謝字。那個美麗的秋日,冷風吹的感覺也是如此的愜意。
每當秋天到來時,我感受著秋的涼意,卻被記憶中關于老人的火溫暖著。記得那也是落葉繽紛的時節,一次坐公共汽車,我連著讓了三次座:老人、小孩、孕婦。當我第三次站起來的時候,另一位消瘦的老者立起身,指著座位對我說:“你坐這里吧。”我呆呆地看著他,不知該如何是好,忙推辭道:“我不坐,您坐吧!”老者見我不肯坐,忙說:“我這就下車了。”可車剛啟動,離下一站還很遠。我知道他是有意的,鼻子有些酸,那是被人理解的喜悅和被認可的感動。
在北京的日子里,經常能感受到來自老者的關心和愛護。他們像秋天一樣,走過了冬的冷酷、春的浪漫、夏的火熱。他們的愛在人生旅途中積累沉淀,那深深的皺紋中蘊含著幾多仁慈和愛意。當我給老人、小孩、行動不便者讓座時,不會因為事小而不為。我知道,北京老人慈祥的目光會永遠將我注視。
讀后思考
1.給下列的黑體字注音。
馱( ) 愜意( ) 蘊含( )
2.作者主要回憶了幾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為什么作者會覺得冷風是愜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每當秋天到來時……關于老人的火溫暖著。”這句話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