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沉淀,積累了豐富的育人理論和價值觀教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育人工作的載體,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從古老文明和傳統文化中得到價值觀的教育和思想境界的升華,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活力,并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的價值。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31-02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以中國傳統文化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有效且可行的途徑。中國的傳統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養,古代教育家的道德學說在一定程度上起著當代法律的作用,制約和規范著人們的行為和意識。在西方文化沖擊著中國人頭腦的今天,我們應該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挖掘思想精華和寶藏。正如清華大學張豈之教授所言:“作為中國的學生,要有一個立足點,即要對中國歷史文化有一定的修養。唯其如此,才能有辨識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情感。沒有自己傳統歷史文化的武裝,是無法在現代社會生存的。因為越是國際化,越要民族化。”
一 中國傳統文化對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汲取其中的精華,棄去其中的糟粕,把傳統文化精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有效性,使當代的大學生能從古人那里得到智慧和啟迪,真正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價值。
1.中國傳統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源泉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思想體系,其中包括儒、墨、法、道等不同的思想學派,但不同的思想學派中有著相輔相成的內容。在傳統文化的不同文化流派中,都有濃厚的人文精神,以人倫關系為核心、以人為主體的價值觀;在不同學派中,也都有崇尚和諧的價值觀。同時,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的自我修養和社會教化,講究“入世”,作為社會和他人所需要和接納的人,為他人和社會奉獻自己的價值和力量。總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可供我們當代人繼承和發揚的思想精華不勝枚舉:誠實守信、謙恭禮讓的明禮思想,精忠報國、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尊老愛幼、胸懷天下的博愛濟世思想,勤儉節約、修養身心的修德思想等,這些都是大學生乃至當代人需要繼承并發揚的優良傳統。
2.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起著精神動力的作用,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思想精神面貌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一種有效途徑。在當代社會里,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理念閃光點,所肯定的人性光輝和行為準則,所宣揚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樣為大多數當代人所肯定和追求。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深邃的哲理內涵可以增加大學生的修養,提高大學生的境界,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有效的作用。
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現象
1.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學習中的缺失
在當代高校中,崇洋媚外的思想觀念已經不那么明顯了,但在大學生群體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仍很欠缺。最具有代表性的現象是對外語學習和外來文化的熱衷,對漢語言和傳統文化的忽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外語和外來文化的學習成為大學生熱衷和追捧的方向,而對漢語言的學習卻僅僅停留在簡單學習和運用上,對中國古漢語和傳統經典著作的了解在應對必要的考試之后停滯不前。“華中理工大學對全國部分理工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的調查中顯示,大學生不僅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學、藝術知識缺乏,而且對中國歷史和優秀文化遺產知之甚少,其中對中國古代哲學知識的了解幾乎為空白。”“中科院院士楊叔子教授訪美時發現,中國留學生懂ABC,懂美元英鎊,卻不了解長城、黃河,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了解《大學》《中庸》。”這種重視西方文化、外來文化,忽略本國文化、傳統文化現象的存在,使得很多大學生在操著一口流利的外語、對外來文化如數家珍的同時,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頗為陌生,更不能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精華。
2.傳統的道德精神在大學生價值觀中淡薄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提倡以德為先,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表現主流還是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卻仍然存在一些信仰缺失、政治立場不明確、價值觀扭曲、個人主義、心理素質不過關、反主流觀念等現象。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中,不尊敬師長、與人不友善、不遵守公共秩序、注重享受、缺乏責任感等與傳統美德背道而馳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這些問題的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影響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和作用的發揮,同樣也影響著社會風氣、民族素質的提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德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和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光大。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傳統道德精神教育,就成了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三 中國傳統文化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1.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納入教學計劃
課堂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之一,也是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利用好課堂這一陣地,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進行學習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汲取傳統道德、精神的精華。
課程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中,傳統文化在課程的設置分量不夠。在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上,對傳統文化的教學主要是大學語文課程,中國文化概論、中國文化史等課程一般也是作為選修課由學生自愿選擇。在教學計劃中,應加大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設置比例,重視師資和物資的投入,充分利用大學語文課程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教育和灌輸,增加關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選修課。通過指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他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標準、道德素質和道德情懷,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養。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對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中。在對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的指導中,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積極的道德精神因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2.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
校園文化往往能使身處其中的學生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并在思想、情感和行為方面做出改變,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教育途徑。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也能較好地增強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因此,在把傳統文化教育與課堂教學結合,發揮教室這一第一課堂的主要作用的同時,還要以校園文化這一第二課堂為平臺和載體,使傳統文化教育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融入學生當中。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在傳統節日前后舉辦相應的傳統文化活動,利用校園里的櫥窗、板報、標語等方式宣傳傳統文化,一點一滴地滲入到大學生思想和觀念中,讓其在校園環境中不斷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以此來教育大學生,把傳統文化精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有效性,使當代大學生從古老文明的繼承和發揚中得到精神境界的升華,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
參考文獻
[1]張應杭、蔡海榕主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張豈之.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源流[N].北京日報,2014.5.2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