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教育界普遍認為,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須用英文授課。本文在分析國內外語言課堂用語的基礎上,借助語言學習理論,提出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適時地介入適量的漢語,將有利于英語學習,并對如何合理使用漢語輔助教學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課堂用語 漢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76-01
本文中的大學英語課程(以下簡稱“大英”)是指我國大學中面向非英語專業本科生開設的英語課程。其開課形式一般為公共必修課,學制為兩年。其目的是使大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為通過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和今后步入社會進行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直以來,為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最大的收益,“大英”教師有一個共識,即在課上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教學,以為學生提供最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只有這樣,“大英”教師才能使學生在英語口語課時不足、課下缺少語言環境的條件下,更多地接觸目的語。為此,很多教師刻苦努力,在課上用全英文授課;有些教師建議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盡量使用英語思考。而很多教學部門也對教師授課使用的語種有相應要求。如筆者所在的學院就規定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專業的學生時必須使用英語授課;在教授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每節課使用英語的比例不低于60%。不過,大多這類規定僅是停留于口頭上的,至于以上比例是使用英語的時間與課時的比例,還是英漢語在使用字數上的比例,少有文字說明。即便如此,由于大學英語課時較少,很多教師,尤其是新入職的教師,會竭盡全力地提高課上英語的使用比例,并設計專門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用英語思考和解決問題。
但是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這種用英語授課的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修讀“大英”課程的學生來自學校的各個專業,他們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在這些學生當中,很少有人能順利地寫出一篇沒有錯誤的英文作文;能完全聽懂英文授課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我在近幾年的院內聽課任務中,時常遇到教師用英文授課而學生難于理解的情況,以至于很多有經驗的教師,不得不退而使用漢語授課,課上實際英語使用比例常常在40%左右。而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課時本來就短缺,如果無法在有限的課堂上使學生接觸足夠的目的語,其英語水平將繼續下降。這是令許多教師都苦惱的現狀。
實際上,“大英”教師無須苦悶。通觀國際上其他國家的英語課程,無論級別高低,對授課語種的規定是否嚴苛,都存在著英語教師使用學生母語授課的情況。甚至在美國的浸入式英語課上,教師也并非全英文授課。如此,無論學界如何認同,學校如何規定,全英文授課的方式在世界各地的課堂上都遇到了阻礙。中國的“大英”教師也不必繼續自責。作為教師理應反思,全英文授課的方式是否違背了某種常理,而適當地使用漢語輔助教學,是否可以緩解教與學的矛盾,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些研究者注意到,在英語課上,擁有相同母語的學生在進行合作型學習時,會偶爾用母語交流。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一兩組同學中,也不局限于某一個年級,而是一種普遍現象。此類研究顯示,學生之間利用母語交流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任務內容,解決難點問題,保持交流狀態。尤其對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他們可以更加便捷地從優等生那里獲得幫助,拓展知識。這種情況在我國的“大英”課堂上不難得到印證。我國現階段大英班級規模普遍龐大,在分組進行合作型學習時,教師無力顧及每個組。此時,教師可以適當放寬要求,允許學生在必要時借助漢語交流。
另有研究證實,在學習第二外語時,完全用二語思考是不切實際甚至是不可能的。對于大學生而言,這種情況尤為突出。因為大學生頭腦中已經具備了第一語言,學生對世界的認識是由一語形成的。在學習英語時,他們勢必要借助頭腦中已有的知識體系,而該體系是由一語形成的。這就說明,只要學生想借助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學習英文,就必須觸碰一語系統。Cook指出,在二語學習者的頭腦中,一語與二語并存;二者在詞匯、語法、語音和語用方面相互交織。也就是說,我國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無法割舍漢語的影響;教師在教授英語時,也不應要求學生百分百用英語思維思考。
其實,即使是教師,也很難百分之百做到用英文授課。曾有研究證實,某校所有的英語教師在一學年的課程中,都有過在課上使用學生母語的情況。究其原因,有時是因為學生無法聽懂英語表達,有時是因為教師不清楚如何用英語表達,有時則純粹是因為教師過于疲憊,已無力將自己的思想轉化為英文。
綜上所述,無論是教師或是學生,都有可能在課上使用一語交流。而這并不違背正常的學習規律。如果教師能在課上有效地利用母語,不僅不會妨礙學生的學習,還會對其產生助益。以下是我對“大英”教師如何利用漢語教學的一些建議:(1)講授新的或難度較大的內容時,用漢語進行詳細講解。在學生充分理解所學內容之前,不要求學生用英語操練。(2)比較英語與漢語的異同時,直接用漢語說明。(3)用漢語布置課堂任務;用漢語總結和點評任務的完成情況。在任務進行過程中,如果學生提出問題,先嘗試用英語解答,若英語解答無效,可用漢語解答。在任務進行過程中,如因班級學生過多,教師無法顧及每一個有困難的學生,應允許學生使用漢語和同伴交流,以解決疑難問題。但教師應禁止學生使用漢語談論與任務無關的話題。(4)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須保證每堂課的英語使用量大于漢語使用量,且盡量避免由于勞累而導致的使用漢語的行為。
總之,在“大英”課堂上,教師完全用英語授課有時會對學生學習產生阻力,單語言思考的外語學習模式并不可行。教師應適時適量地借助漢語輔助英語教學。今后,我們仍需進行系統地研究,以了解如何在課堂上更加有效地使用漢語。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