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發展,我們開展了“小組合作”課堂改革的探索。筆者結合開展小組合作活動誤區的反思及學習名校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誤區之一:有的課堂討論次數太多,討論的問題不適宜。
對策:一堂課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次數1~2次為宜。次數太多,本節課的目標會分散,學生的討論就成了形式。討論的問題如果過于簡單,學生的興趣也就會減少。
圖1 圖2
誤區之二:沒有向學生說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對策:(1)告知學生課堂學習目標。告訴學生他們應學會什么,他們必須掌握什么,教師要有耐心,應向學生反復說明任務的內容及操作程序;(2)將新信息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為學生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幫助。
誤區之三:小組活動表
面上熱熱鬧鬧,氣氛高漲,
一改以往靜聽——接受的學
習方式。
對策:培養小組長要注
意以下兩點:(1)要加強對
小組長的思想教育,培養小
組長的責任心,要求小組長要像對待自己的學習一樣盡心盡力地對待每位組員的學習。(2)要對組長進行管理方法的培訓。
每周召開一次小組長會,會議內容是:一是了解每個小組各方面的情況;二是征求各小組長的意見;三是各小組長互相交流管理經驗和辦法。
誤區之四:教師既不指導學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監控學生在小組內的交往活動。
對策:(1)監督學生的行為;(2)小組活動開展得非常順利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表揚;(3)小組討論的聲音比較大時;(4)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5)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6)小組討論離開主題或討論一時受阻時;(7)教師要通過觀察、參與、巡視、指導等方式積極參與調控;(8)教師是合作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合作學習的發動者、組織者、管理者,合作學習的顧問和參謀,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評價者;(9)教授社交技能。
誤區之五:一旦讓每個小組的代表發言匯報時間不夠時,就匆忙結束合作學習,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對策:小組合作要有時間的保證。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于形式。在小組里,每個成員都必須而且一定要擁有發言、補充、更正和辯論的頗為寬裕的時間,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圖4 圖5
誤區之六:學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匆忙展開討論,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或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之真諦。
對策: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在小組合作學習前一定要留有“空白”,讓每個小組成員進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建構,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想法,做好合作交流的物質與精神的準備,甚至用筆擬一份發言提綱。
誤區之七:由少數優等生唱獨角戲,大多數學生基本處于人云亦云的狀態,他們的思路也不自覺地趨向于教師指定的小組組織者的指向,大部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這樣的環境中往往得不到被認同的機會。
對策:合理分組是解決合作學生參與度不均衡的策略之一。合作學習一般采用異質分組,組內異質是指同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成績、能力水平、學習態度、性別、性格、家庭經濟、社會背景和性格、脾氣等的差異。
圖6 圖7
誤區之八:合作學習中的合而不作現象。
對策:(1)創設適宜的合作學習氛圍;(2)建章立制,保障合作學習效率;(3)培養學生必備的合作技能;(4)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5)為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教師可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
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能力、集體觀念,培養了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了競爭意識,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們應避免小組合作的負面影響,發揮它應有的積極作用,更好地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