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視、聽、說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創建教師、媒體、學生相輔相成的學習環境,使英語教學擺脫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主動式的學習方向發展,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潛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傳統教學 高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102-02
一 中國高中英語傳統教學的特點
高中英語傳統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和落后,導致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和信心。主要體現在以教材為基礎、教師為中心的“一支粉筆+黑板”的授課方式,而學生在課堂中多是被動地接受授課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從某種程度上剝奪了學生自主運用語言的機會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日月累積,既助長了學生的惰性同時也使得學生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就無從談起了。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側重于“讀”“寫”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聽”“說”技能的培養,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
而多媒體的普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必將引起教學科研的巨大變革,同時對于教師的知識結構、新技術的掌握程度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新模式下必須擔負英語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所以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則,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二 多媒體教學的概念及特點
1.多媒體教學的概念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計算機的輔助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綜合處理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調動各個媒體要素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
2.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第一,多角度地為學生提供教學內容。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特瑞赤拉實驗表明,正常人對知識的吸收率為視覺83%,聽覺11%,嗅覺3.5%,味覺1%,觸覺1.5%,通過視覺和聽覺所獲取的信息占了94%。多媒體網絡技術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甚至還融合了美學、文學等多種人文學科,為學習者提供了視覺和聽覺交互式的語言學習環境,逼真模擬或表現英語日常溝通場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了常規教學中單一、枯燥、“照本宣科”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英語教學是需要師生雙方進行互動的,只有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最佳的英語模擬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的內容。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可以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識,加大課堂容量。學生對英語的了解存在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些抽象的內容和復雜的事件很難用英語甚至漢語來表達,這就需要用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縮短差距,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大大提高課堂信息的容量,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另外在聽說訓練中,學生可以逐段逐句地進行聽力口語練習、跟讀和同聲模仿。
三 多媒體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習氛圍
多媒體教學具有多重感官刺激、傳輸信息量大、速度快,傳輸質量高、應用范圍廣、使用方便、交互性強等優點,已成為教育技術的主流,打破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文本、圖片、幻燈片、聲音等視覺與聽覺材料,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實現在快樂中學習。同時學習者由“苦學”變為“好學”、“樂學”,“學會”的能力轉化為“會學”的能力,對學習者成績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效果越來越顯著。
2.多媒體教學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以教材為基礎,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培養。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綜合掌握和運用語言。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運用一些動感的、色彩鮮明的、與英語有關的一切信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而多媒體的大容量、信息豐富、趣味性強和效率高的優點,又促進了學生積極地思考,主動地參與語言交流與實踐。各種多媒體技術與資源的整合運用,有助于創設一個智能化的教學系統和教學環境,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向主動地探究知識轉變。
3.提供交互情境,提高學生聽說寫譯能力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從教學目的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和認真篩選,力爭從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合理地壓縮出時間讓學生領會到英語學習并非枯燥無味的任務,使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邊欣賞錄像邊聽課文錄音,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在日常用語、詞匯、語法等方面的練習,切實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是課堂教學的中心任務。過去的英語課堂學生參與面少,語言實踐機會少。目前,教師可把重點、難點、詞匯、課文朗讀、練習題都編制成課件,利用其超文本功能,把板書、各種圖表、動畫等編制在一起保存和使用。課堂上,教師只要操作計算機,就可以在完成相同內容的情況下大大節省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于指導學生鞏固訓練,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從而加速課堂教學和訓練的節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5.有利于創設逼真的外語學習環境
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中,人機交互、師生互動,有助于反映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助于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聯想,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與改造,幫助學生知識的同化與順應,促進學生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教學內容設立相應的情境,學生參與其中,使多個感官可以同時受到刺激。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技術創設與討論話題相似的學習情境,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與自己有相似經驗的情境中說口語,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始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盡管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有諸多優勢,但是我們在實踐中還是要注意科學、合理地安排課件信息的呈現方式,并保證課件美觀實用,易于操作,體現互動性,同時要認識到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學中的輔助工具,不能完全依賴于多媒體課件。
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信息技術都是教學手段,并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相通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并不意味著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多媒體教學是傳統教學的繼承與發展。誠然,傳統的“黑板、粉筆、口授”的教學模式顯得單一呆板;但多媒體教學也只是教學手段而不是目的。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教學設備、優化教學技術是教學發展的歷史規律和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確立現代化的教學觀念、開拓創新的工作熱情、具備較好的信息感知和應用能力,并加強教學軟件和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互動式教學,使教與學相輔相成,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的轉變,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保持濃厚的興趣和積極參與的愿望,達到最佳的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遲玉來.談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經貿,2011(4)
[2]李妍妍.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大學英語教學探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
[3]曾雅靜.淺談多媒體環境下的高職高專《英語國家概況》課程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3)
[4]侯杰.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不應忽視文化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
[5]鐘寒.英語多媒體教學新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