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是學習普通話、進行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式。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和學生的認真參與。語文教師應認真落實課標理念,切實搞好朗讀訓練。
【關鍵詞】朗讀訓練 朗讀能力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108-01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閱讀,是學習普通話、進行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式。這種閱讀方式能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它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閱讀目標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認真落實課標理念,切實搞好朗讀訓練。
一 瑯瑯書聲可以為語文課堂染上濃厚的語文色彩
朗讀訓練好處多:它能促進學生口語的發(fā)展;能幫助學生感知課文大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文章中的藝術形象,受到思想熏陶與審美教育;能夠訓練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jīng)典作品,特別適合朗讀,像朱自清的《春》、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高爾基的《海燕》、紀伯倫的《組歌》等。當然,唐詩宋詞元曲及古代著名散文的學習更適合、也更需要朗讀。毋庸置疑,語文課堂上應回蕩著瑯瑯的讀書聲:可以是教師動情的范讀,可以是單個學生的展示性朗讀;可以是幾個同學參與的分角色朗讀,也可以是美好情境中的配樂朗讀;可以是小組不甘示弱的賽讀,也可以是全班同學富有氣勢的齊讀。總之,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其目的也各不相同,瑯瑯書聲可以為語文課堂染上濃厚的語文色彩。初中語文教師要正確把握第四學段朗讀的目標和內容,研究朗讀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二 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朗讀是語文學科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朗讀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過程:由讀得添字漏字到讀得正確無誤;由讀得磕磕巴巴到讀得順暢流利;由讀得平平淡淡、味同嚼蠟到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當然,這樣的進步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和學生的認真參與。朗讀需要學生眼觀、口動、耳聽、心惟,是多種器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一種閱讀活動。這種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專注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心智的發(fā)展。在朗讀練習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朗讀訓練的環(huán)境,豐富朗讀訓練的形式,使學生達到“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要求。
落實課程標準關于朗讀的目標要求,關鍵在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朗讀的意義,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朗讀的機會,讓學生喜歡朗讀,并在語文課堂上加強訓練、強化鞏固,使朗讀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借助這種習慣使朗讀水平拾階而上。關于朗讀的評價不能僅關注是否有圓滿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是否有積極參與的情感態(tài)度,是否有自己的獨特體驗與收獲。
三 朗讀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指導和學生的認真參與
目前的一些語文課堂,學生往往是“金口難開”,保持“緘默”,這種現(xiàn)狀不利于語文能力的發(fā)展。為扭轉此現(xiàn)狀,實現(xiàn)對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朗讀技能的指導,教師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的情感。
在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安排學生朗讀,目的要明確,指導要到位。首先,要把訓練重點放在學習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課文上,然后引領學生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邁進。教師要以自己的激情、以文本中蘊含的感情引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如臧克家《有的人》,老師讀得鏗鏘有力,力求傳達出悼念魯迅的感情和詩中飽含的哲理;文言文《傷仲永》,老師動容地朗讀,力求讀出作者的驚喜、惋惜、哀傷、告誡之情;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老師讀得氣韻暢達、自我陶醉。給學生做出示范之后,老師要求學生反復朗讀、用心玩味,讓學生融入文中,讀出味、讀出神、讀出蘊含于字里行間的各種情感,領略到閱讀趣味,得到思想啟迪,從朗讀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總之,教師范讀課文時要根據(jù)課文的內容來變化自己表情和音調,傳達出文章的情感和作者的心聲。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朗讀訓練應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每一次朗讀活動結束,教師都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暢談感受與心得體會,讓學生參與評價,做到讀說結合、讀議結合,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朗讀動機,促使學生動情地朗讀,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活動中來,自覺地讀、愉悅地讀、動情地讀,讀得有聲有色、入情入境、如癡如醉,這才算進入閱讀的美好境界,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四 朗讀訓練不僅要有質的要求,而且要有量的積累
高質量的朗讀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形成敏銳的語感。朗讀訓練不僅要有質的要求,還要有量的積累。學生朗讀的內容不能只局限于課本,反映時代風貌和人文精神的課外時文佳作,教師也要注意發(fā)掘與運用,或鼓勵學生自主搜集、選擇。晨讀課上,引導學生用心朗讀,借此擴大朗讀面,增加朗讀量。事實證明,教師的有效指導與學生的認真參與、反復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和情感的重要舉措。課堂上朗讀訓練的機會應當是均等的,教師不能厚此薄彼,而應正視、尊重學生存在的差異,通過有效的評價,激勵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朗讀實踐。在學生朗讀之后,教師要尋找亮點,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讓學生收獲進步的喜悅,看到努力的方向。
此外,朗讀訓練要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如在全民讀書日舉辦朗誦比賽、在新年聯(lián)歡會上朗誦詩歌等,這樣可以將語文課堂習得的有關朗讀知識與技能在實踐中加以拓展運用,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朗讀技能。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