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也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
【關鍵詞】思想品德 人格教育 情境 案例 實踐 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112-01
初中學生的發展是逐步的、上升的、向前的變化過程。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應做到使學生的知識、能力逐步得到提升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思想品德課堂教育對塑造學生的人格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 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
合理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在新課的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創設適合學生情感思維發展的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在良好的情境帶動下得以發展和延伸。教師要激起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探求知識,使之成為“樂之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法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轉化為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一上課就能進入探索知識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維護社會公平”的內容上,首先要從校園生活中師生之間因“不公平”發生的沖突和矛盾談起,如教室調整座位時,教師的“有意”安排;學生求教時,教師講解時的不同語氣和態度等,都會給學生留下公平與不公平的思考。繼而談如何維護公平——通過合法的方式、正確的途徑,爭取最大限度的公平。其次結合“爸爸寫給孩子的一封信”中爸爸的觀點:與其消極地怨恨不公平,不如努力打造自身實力,以良好的心態、不懈的追求取得更好成績。通過這些案例,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生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理解本課的難點:公平與否的判斷受個人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制約。當內心感到不公時,不妨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能使我們更加客觀地看待不公平現象。
二 結合課堂案例,精心設置問題
新課程改革強調“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問題”來探究活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結合課堂案例講解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起點,也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想把學生真正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而當學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種煥發出來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發出來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在講述“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筆者引入了這樣的材料:根據調查,校園里學生過生日,沒有送禮物的很少,男同學大多數是采取請客的形式,而女同學則以送一些裝飾品、工藝品為主,進入初中以后,生日消費越來越多,禮品也越來越貴,同學過生日,變成了學生互相攀比、炫富的機會。我會列舉一些學生親身感受、深有體會的事例,讓學生展開自由討論,課堂的氣氛就調動起來了。通過大家的激烈討論,我逐步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 堅持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思想品德來源于生活并指導生活,把思想品德問題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從直接的生活經驗親身體驗情境中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品德理論知識本身就枯燥無味,巧妙地與生活經驗結合,無異于在其中加入調味劑,使思想品德學習變得有滋有味了。如講解“善于斗爭”時,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小剛放學回家,剛要拿鑰匙開門,卻發現門開著一條小縫,有三個人正在他家翻東西,由于緊張,小剛不小心碰了一下門,其中一人迅速走到門口……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如果你是小剛,你會怎么做?各小組討論之后請表演一下,之后各組再為其他組的做法提幾條建議。學生經過討論、表演、觀看、集體評議這些合作學習的環節,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我適時總結:當我們面對不法侵害時,一定要沉著冷靜,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的相貌,或者留意他們的去向,及時撥打110或向鄰居、家人、保安等求助,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要機智而不能硬拼。
四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的人格教育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促進教學活動正確開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實踐人格體驗的有效途徑。由于當前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深受父母的呵護,未經歷失敗與挫折。如在講完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這一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社會環境污染調查。通過走訪、座談、問卷、觀察等方法,從學校環境到社會環境,從學生、居民到工廠負責人,對他們是否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是否落實保護環境的行動進行調查。最后指導他們形成書面調查報告。經過這次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學生們就能充分認識到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優美的環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每一位公民都要增強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完成了知識的認知、理解到實踐運用的過程,并且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總之,好的教學設計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并培養健全的人格,要根據具體的學習任務,設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最有效的學習活動過程。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