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將“合理、準確、迅速的運算能力”作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鮮明地提出來,由此可以看出運算能力在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培養學生準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計算經常出錯,怎樣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呢?現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 加強計算法則的理解與識記
計算法則的不熟練直接導致計算存在很大問題。這是掌握好計算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礎,計算能力才會有質的飛躍。首先加強對計算法則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教學計算法則的時候,為了使學生記憶深刻,可以將某些法則編成順口溜、兒歌,這樣記憶就更深刻了,運用起來更方便。如在教混合運算時,引用下面的兒歌:“加減乘除是一家,我們學習要用它;加和減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兩個弟弟一樣大,兩個哥哥一樣大;哪個在前先算誰。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減。媽媽的懷抱是括號,括號里是誰先算誰。”通過熟記計算法則學生在計算四則運算時清楚每一步應該算什么。然后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如計算15.27-5.27÷1.7,不能因為減法比較好算就先算減法,應按照四則運算的計算法則先算除法后算減法;計算8.2+1.8-8.2+1.8和2.5×4÷2.5×4這兩題,學生往往會先算兩個8.2+1.8的和再算減法等于10-10=0,兩個2.5與4的積再算除法等于10÷10=1。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這樣做為什么錯?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掌握乘除法屬于同一級運算應該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避免出現先乘法后除法的錯誤算法。
二 聯系實際生活理清算理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范,先要弄清算理。計算教學最忌諱重結果輕思維、重法則輕算理的做法。四則運算中有些習題能夠簡便計算,但學生在做這樣的題目時往往因沒有理解算理導致算錯。如簡便計算586-298,學生會做成:586-300-2=284,為什么要:586-300+2=288?有的學生不理解,這時結合生活實際,假如你口袋有586元,去某商場購買一件商品298元,你會怎么付錢?學生想象自己去商場購買商品:付錢時不用把全部586元付給售貨員,只要付300元就可以了,還可以找回2元,不用再付2元啊。學生頓時明白了這個算理。
三 培養學生良好的“做題”習慣
學生做計算題時往往粗心大意:將題目抄錯。如把“÷”看成“+”,將“0.93”寫成“0.98”,將“645”誤寫成“654”,將答案抄錯,把驗算的結果抄寫成計算的結果或算對了結果卻寫錯了等。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導致數字變形,就把變形了的數字看成其他數字,以致出錯。有的學生由于懶惰,只求完成任務,不仔細審題,從而造成錯誤。還有些學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導致運算錯誤。針對這些情況,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對計算的結果自覺檢查。必須注意,課堂計算時,教師絕對不要提“看誰算得快”的要求,否則,學生往往是只圖快,不求對,久而久之,容易養成不良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做好表率。平時板書、批改作業時,字跡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再次,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一本專用的本子“過錯日記”,把錯題謄寫在本子的左面,用有色筆在過錯的地方做上標記,然后在相對應的錯題右面寫上該題的正確答案,并在錯題與正確的答案之間寫明過錯原因,寫下自己的體會,指導學生養成寫過錯日記的習慣。最后,開展優秀“集錯本”的展覽。每周批閱,及時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過錯的范例以及過錯產生的原因、糾正對策進行收集、整理、記錄。同時選擇一些采集錯題比較規范的學生的“集錯本”在班內展評,積極進行鼓舞和給同學們一些提議。如一位學生在作業中出現了答案6.5抄寫成5.6,他的過錯日記是這樣寫的:今天我把答案6.5寫成5.6,又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今后我抄答案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數字,抄后要再檢查一遍看看數字會不會抄錯,一定不能再出現這樣的失誤。
四 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是計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計算能力的強弱,甚至影響到他的數學能力。估算對學生的正確計算,提高計算正確率也起著重要作用:(1)在計算之前,通過估算,能推斷出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以提高計算結果的可信度;(2)在計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為檢驗手段,對結果進行估算。如計算376+480,通過估算能知道其結果必然大于700而小于900,否則,計算有誤;計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39×69的結果接近2800而小于2800,如大于2800必定錯誤。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需要教師平時教學處處“留心”,精心培養、正確引導,找出不同的“病因”,開出不同的“處方”,讓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