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個別化教育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選擇不同的課程,在課程中設計了不同活動。本文闡述了特殊兒童個訓中活動銜接的重要性,對影響活動銜接的因素進行分析,認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因素以及教學環境等都會對活動銜接造成影響,并針對特殊兒童個訓中活動銜接產生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特殊兒童 個訓活動 活動銜接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169-02
接受教育是每一個兒童享有的權利,必須讓每個兒童都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制度的設計和教育計劃的制定要考慮每一個兒童獨特的個人特點、興趣、能力和需要的廣泛差異。對特殊兒童來說,他們難以適應普通教育的要求,而且每個兒童個體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要使他們接受教育,必須對他們進行個別化教育和教學,開展針對特殊兒童特點的個別化訓練。所謂個別化訓練,是針對特殊兒童的個體差異,為特殊兒童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采用適合的教育手段,對特殊兒童獨立進行教育和教學的方法。在我國的特殊教育機構以及特殊教育學校中,針對特殊兒童中的自閉癥兒童、智力障礙兒童等個體差異較大的兒童,個別化教學已經成為這些兒童最主要的教學形式。
一 特殊兒童個訓中活動銜接的重要性
教學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它是由一個個互相聯系、前后銜接的環節構成的,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實踐發現,特殊兒童個別化訓練過程中的活動銜接問題對特殊兒童的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們都非常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尤其注意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過渡環節,即活動銜接。良好的活動銜接可以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果,而不良的活動銜接不僅會影響教學效率和效果,還會使教學活動中斷,使后續的教學難以開展。
在個別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兒童的特點來設計教學活動。教學中各個環節的活動性質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如果不注重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銜接,突然從一個活動跳到另一個活動,就會顯得突兀,兒童不能適應活動的突然改變,從而導致教學的失敗。如原本教師正在進行一項活動,而當這項活動完成時教師突然將玩具撤離而放上另外一樣,特殊兒童無法適應突然的轉變而無法進入角色,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由此可見,活動銜接問題在整個教學活動設計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二 特殊兒童個訓中活動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1.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個訓活動的實踐操作中,活動與活動之間的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五方面:(1)教師由于備課不充分,導致教學活動進行得過于倉促,使得活動與活動銜接進行得過于緊湊,甚至于沒有銜接過程。(2)特殊兒童的上課狀態不佳,不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會使活動銜接失敗。如特殊兒童由于身體不適等因素導致注意力不集中,使活動銜接失敗。(3)教師設計的活動與活動之間,聯系不大,使活動的銜接過于生硬,特殊兒童無法立刻適應新的活動,導致活動的失敗。如前一個活動還是串珠,而下一個活動就設計為肢體活動,使得特殊兒童一時無法適應,導致轉銜失敗。(4)活動情境不良也會導致活動銜接的失敗。在教學過程中,不良的教學情境會導致兒童積極性不高,對下一個活動不感興趣。(5)活動與活動之間轉銜過快,導致兒童無法適應。在前一個活動結束后,兒童還沒能熟練掌握,教師就開始進行下一個活動,會導致兒童無法適應,導致轉銜失敗。
2.影響因素
第一,兒童的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特殊兒童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對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特殊兒童的個體差異主要包括特殊兒童的學習能力和人格特點。當特殊兒童正在從事某種活動,如做數學題,這時教師要求特殊兒童去做其他活動,程度好的特殊兒童已經完成上一項任務,而此時程度不好的特殊兒童正進行到一半。另外,特殊兒童的能力不同也會使教學進度不一致。
第二,教師特質因素。教師是作為教學中的主導,也是教學活動以及活動銜接的設計者。教師本身的學識,個人素質都會對教學有影響。教師花太多時間對特殊兒童進行引導和解釋,特殊兒童早就進入了角色或明白了他所講的問題,可教師還在喋喋不休。有些教師過于注意特殊兒童的行為,對特殊兒童的不良表現批評過多,造成分心。也有些特殊兒童故意違反課堂紀律,進而影響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會突然轉換講課主題,在特殊兒童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進入下一活動,或一項活動未完成就進行另外一項,然后再回到原來的活動,這些突然的轉換破壞了教學活動銜接的流暢。
研究證明,一個教師講授教材不當,或缺乏從一個活動跳躍到另一個活動的過渡能力,不能進行交叉活動或講課時顯得無能、遲鈍,而且在一段時間里只局限在一個問題上,特殊兒童就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而搗亂課堂秩序。
第三,教學材料。教師通過教學材料對學生開展教學,而在兩個活動之間,材料也要進行過渡,如果教師突然將教具換掉,特殊兒童會難以接受,有些特殊兒童會被新鮮的教具吸引而沒有對教學內容引起注意,教具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第四,活動之間的差異。教師設計的活動對整個教學活動有主導作用,而活動與活動之間的差異與活動銜接息息相關。活動之間差異的大小,直接影響到連接的順利進行。如果前一個活動在室內進行,而下一個活動卻是在室外展開,就會使特殊兒童一時間無法適應這樣的改變,活動最后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果兩個活動相類似,沒有太大差別,會使特殊兒童失去學習興趣,也難以集中特殊兒童的注意力,特殊兒童感覺到無聊,對活動感到倦怠。
第五,活動環境因素。首先是教學氛圍。教學氛圍是在教學的活動中呈現的一種綜合性的心理狀態,它可以用一定的心理、行為指標來衡量。在課堂講授時,有的教師只顧講解教學內容,而不考慮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從而使本應讓特殊兒童感到輕松愉快的教學過程,變成令特殊兒童討厭的、枯燥無味的活動。
在教學活動的轉換銜接中,教學氛圍的轉換也是存在于教學活動中的,原本活動中的氛圍很積極、很熱烈,特殊兒童們都帶著一個興奮的狀態,而在這時,轉為另一個安靜的活動,使特殊兒童們激動的心態無法迅速平靜,導致教學活動失敗。
其次是教學環境。教學環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對于課堂教學所需要的條件因素。通常意義上的課堂是指學校的教室,但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課堂不再僅僅指教室,還包括大自然課堂、社會課堂等。教學環境的銜接也是活動銜接的一大問題,教學活動中,不能一直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能每一個教育環境相差甚遠,這樣對于特殊兒童的理解能力是一種考驗,更會使特殊兒童處于興奮狀態,不能很快地融入教學活動中。
三 解決特殊兒童個訓活動銜接問題的方法
1.加強教學準備工作
兒童個訓中活動銜接問題,往往來源于活動的準備不充分。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因為特殊兒童個體差異較大,每個兒童都有各自的特征,這樣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兒童的特點,在設計活動過程時更有針對性。
2.加強活動設計
在活動設計上應當更加嚴謹,而不能忽略掉活動銜接這個環節。在活動與活動之間,應當給特殊兒童一個緩沖的過程,不能急于教學而趕進度。在教具以及特殊兒童能力上要有明確的概念,才可以在活動設計上減少紕漏。教師也應當加強自身的能力水平,否則在教學設計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特殊兒童也會因為不滿于教師而影響教學進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特殊兒童所設定的活動以及對特殊兒童的管束應當松弛有度。活動之間的差異也不宜過大或過小,讓特殊兒童能更有效地接納。
3.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要為特殊兒童建立好的學習氛圍,而不能將教學氛圍任意變換。在教學活動環境的選擇上也應當遵從規律,而不應當隨意改變。在變換環境之前,應先進行活動銜接準備,如在進行粗大動作等活動之前,應當在課桌與感統室之間做準備,應當在走廊中做些游戲等。為了讓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完整的教學活動不應分割開進行教學,教學中應該注意每個教學環節的銜接,使教學活動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這樣對特殊兒童的學習更加有利。
活動銜接在特殊兒童個訓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活動銜接可以使個別化教學能順利進行,提高個訓活動效果,而活動銜接不良則會損害教學活動,甚至導致教學活動失敗。
參考文獻
[1]張向葵、吳曉義主編.課堂教學監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