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閱讀是從書面語言中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過程。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就業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今后如何開展中職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中職學校 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187-01
為社會培育及輸送專業型高素質人才是中職學校的主要任務。語文是中職學校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為目標,閱讀教學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有效措施。由此可見,閱讀是中職語文教學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積極響應新課改對語文教學提出的以讀為本、注重學生的主體感受等要求,進一步探討閱讀教學的教學方法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具有建設性意義。
一 當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成效不甚理想,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與問題,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理解深度不夠
很多中職語文教師認為中職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主,對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夠重視,不能從根本上理解語文閱讀教學對中職學生的教育意義。因此,很多中職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由于對閱讀教學的理解深度不夠,忽略了對閱讀教學的鉆研,對閱讀內容的教學與講解草草了事。
2.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不科學
當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不甚理想,教師多以單一、程序化的形式向學生傳授,忽略了學生的個體認知,使學生一味被動地接受文化知識,導致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這樣必然會剝奪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位置,無法在自主閱讀文字語言時獲得知識信息與審美體驗,不利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3.閱讀教學與學生閱歷不匹配
吸納到中職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基本都是經典的閱讀材料,要求教師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理解,把閱讀教學控制在一定的思想空間內,不能任意想象和隨意闡述, 要把握閱讀材料與學生間的時代差距。同時,社會閱歷極不豐富的學生很難讀懂歷經歲月滄桑的作者所創作的極富感慨的文字,教師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縮短這種差距,學生對閱讀材料似懂非懂,很難培養閱讀興趣,致使閱讀教學質量很難提升。
二 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建議
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進而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中職教育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下面對如何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幾點建議。
1.教師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
身為教師應加強業務鉆研與新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熟練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能、專業知識以及教學內容,透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論思想,確立準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價值觀。要跟緊形式,學習領會新課程改革內容,積極實踐新課程改革的措施,正確認識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結合中職學校中學生的特點。要因材施教,將現代教育技術與閱讀教學進行有機的融合,加強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培養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
2.回歸閱讀主體
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其閱讀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學生的生活閱歷與知識面極不豐富,所以圍繞學生獲取與提高自身閱歷及知識的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點。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教師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學生通過閱讀的過程去感受、領悟,體會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從心靈上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通過閱讀實現自身的情感升華及知識與閱歷的積累。
3.推行自主、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身份不應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應是積極的知識研究者。所以說,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注重學生的主觀、自我及個性化研究,使學生自主學習、領悟發現、感受創造、培養中職學生的求知欲望與探討熱情,鍛煉中職學生的主體思想與合作意識。同時還要推行共同探討的學習方式,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課堂討論。
4.營造師生同讀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師的教學之本。教師的興趣與習慣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的影響,教師自身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運用閱讀活動與同學展開友好的交流,通過交流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邁進健康的閱讀之路。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就業創業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教學依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身為中職語文教師務必要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微微.中專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教學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3):51
[2]楊燕敏.中專語文閱讀教學技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35):85~8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