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代獨生子女。
小時候總是羨慕有兄弟姐妹的孩子,雖然他們常憤憤地對我說,有兄弟姐妹一點也不好,有什么好吃的最多只能吃到一半,還有,和哥哥姐姐吵架,永遠吵不贏。至于兄弟姐妹有什么好處,他們只能否定一下我的想象(“哪有那么好”),卻說不出更多的東西來(“哎,就是那樣嘛”)。
后來我想,兄弟姐妹的好處,應該是只有當事人能感受到,而很難簡簡單單表達出來的。所以,我那些有兄弟姐妹的朋友,也許會在某些時候,某種程度上體會到我平常的孤單,但有個從小在一個家里長大的兄弟姐妹是什么感覺,我永遠沒有辦法弄明白了。這種事只有了解是不夠的,只有自己真正體驗才可能明白。
前兩年“獨二代”這個詞橫空出世,指第一代獨生子女成為父母,養育的第二代獨生子女。是的,我的孩子,從她出生的時候,順理成章地也成了“獨二代”。現實情況和多年來的慣性想法都讓我以前從未想過第二個孩子的可能性。她得到獨一份的愛,也難免要感受到家里只有她一個孩子的孤獨。這種孤獨父母和玩具沒辦法解決,那么,什么能解決呢?讀書可以嗎?用自己的幻想可以嗎?通過交朋友可以嗎?我沒辦法替她回答,只有憑她自己去體會。
繼“雙獨二胎”之后,如今“單獨二胎”政策出也臺,這讓更多年輕父母突然多了一個選擇機會。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問題攪動了多少父母的心。本期的專題里,我很高興看到好幾個養育第二個孩子的家庭的幸福狀態。這種幸福僅僅旁觀也讓人心生暖意。不過,我同時也深深地理解那些在要不要第二個孩子的事上猶豫糾結,以及無限神往但最后放棄的家庭。
這個7月,“女友”就迎來26歲生日了。無論對一個人,一本雜志,還是女友這樣的傳媒集團,26都是個美妙的年齡。因為這個年齡更懂得做選擇,也更懂得傾聽,懂得生活中很多事并不是“是非題”那么簡單。
生活中的每個重大選擇,特別是與家庭,與愛,與責任相關的選擇,就像每個孩子都會面對的種種成長問題一樣,別人沒辦法替你回答,只有憑自己去體會,去決定,去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