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在網上看到一位著名小提琴家的成長故事。小時候,母親對她要求非常嚴格,她沒少為練琴的事挨揍。長大后,功成名就,她沒有表示感激自己的母親,而是與母親徹底決裂。
雖然我們知道,任何人的人生都不由父母掌控,但是,父母總是在預設孩子的人生,期待他們的未來。家長們有很多美好的想象,然后為實現這些美好的想象,開始計劃實施。這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不對。
但是,這有多難,你們知道嗎?做過家長的人一定知道,孩子似乎自出生開始,就在遠離我們所期待的路上狂奔。我在懷孕的時候,對孩子只有一個期待:健康。然而,女兒出生后不久,就開始沒完沒了地生病。有那么幾年,我的生活重心就是不停地帶著孩子看醫生,那是一個非常折磨人和絕望的過程,孩子,你為何就不能不生病呢?
面對孩子身體的疾病,父母們都能接受,因為這不是孩子的錯。但是,當孩子的性格、孩子的學習不是我們期待的樣子時,我們是否可以像接受孩子生病一樣,接受他呢?
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們可以百般呵護,更加地愛他;當孩子調皮搗蛋,性格頑劣時,我們通常是非常生氣,很難產生與孩子生病時同樣的情感。通常,我們對一個生病的孩子產生慈愛和呵護是非常容易的事,而對一個做錯事的孩子,我們卻忍不住光火,我們吼他,責打他,試圖中止他的壞行為。這個時候,我們要給這個孩子的,最難的是愛。
當孩子不是我們期待的樣子時,我們依然愛他。這本應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基本、也是最高難度的愛,因為,它是無條件的。
我有一個晚輩,做事經常不靠譜。遇到她犯錯時,我每一次都很嚴厲地批評她,自然,我們的關系也好不到哪兒去。她怕我,但是,也就停在怕我的份上。有一次,她又犯了一個錯,這個錯足以把我惹火到惡狠狠地罵她一頓。不過,當時我突然覺得應該對她有更多的包容和愛,我沒有和她計較這一錯誤,當作沒有事情發生。當她意識到自己錯了時,條件反射地想到“一定要挨罵”了。當結果是沒有挨罵時,她感覺到了被接受。
做好父母最難的,就是在孩子令你失望的時候,不僅不怒,還能愛他。當然,愛孩子并不代表不管教孩子,管教和愛從來都不沖突。怕只怕,我們的管教只有控制,沒有愛。
真正的愛,即便在一個人最不可愛的時候,也不會退卻。也正是這樣的愛,才能幫助孩子堅定地踏上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