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一定不是最新的,但也并非最古老。
但它們是當地乃至全球酒店業界的傳奇,每一個酒店名字背后的故事,足可以編寫一部書:老故事、大明星、歷史瞬間、家族光輝……酒店的大堂也許有點舊,鍍金的壁燈也可能是泛著時代痕跡,可這有什么關系呢?我們本就無意于尋找最新最現代的設計。在這里,你會找到更多,那些用光陰寫就的故事,永遠是最大的奢侈。
一些酒店,確實是為傳奇而生。

北科羅拉The Stanley Hotel
嚇出來的巨片
斯蒂芬·金怎么也沒想到,在斯坦利酒店睡了一覺,居然活活嚇得寫出一部絕世經典,那便是《閃靈》。他本人也在近期透露,這部恐怖作品的續集正在創作中。
遠遠地看,這幢有著紅屋頂的白色建筑,充滿陽光感。在北科羅拉多的伊斯特園小鎮(Estes Park)的半山腰上頗為矚目。斯坦利酒店赫赫有名,最早的屋主是美國百年前的大企業家斯坦利。這座他本打算用作療養的房屋,打造得猶如私人宮殿。斯坦利夫婦也在這里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重要政客、商家,和娛樂圈的巨星。后來建筑物幾經轉手,終成了一家著名的酒店。
酒店依然以他的名字命名,但這里最著名的卻是在幾十年的光陰中發生過的那些超自然故事。據說,最舍不得離開這里的異靈自然是斯坦利夫婦,他們不時在走廊上散步,而斯坦利夫人則會在舞廳彈鋼琴……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在入住時當然沒想那么多,1977年秋天的某個傍晚,他駕車離開落基山國家公園,并在斯坦利酒店歇腳一晚。當時酒店正準備冬季的暫停營業,僅剩下幾個員工,而半夜,空空蕩蕩的大房子卻人聲鼎沸,大作家被驚擾得一夜無眠。天亮,他離開酒店的217號房間,駕車狂奔回家,閉門謝客一周,恐怖小說《夜店》(Sining)誕生了。后來,這部巨著被拍成了大片《閃靈》,由老戲骨Jack Nicholson主演。斯坦利酒店一夜之間成了靈異事件的代名詞。
如今在酒店內,大堂、地毯、沙發、扶手樓梯、壁爐……還保留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樣子,好奇心極重的人們,早早就預訂滿這只有138個房間的酒店,人氣極旺,特別是圣誕和新年、春秋季。前不久,喜劇巨匠金·凱瑞(Jim Carrey)到來,入住總統套房2小時后,他忽然面色慘白地匆匆下樓,一言不發,也不許別人對他說話,一頭鉆進自己的汽車揚長而去,并閉口不提期間發生的事宜。這是一場事前安排的行為藝術嗎?無論如何,斯坦利酒店又一次成為了人們的談資。

倫敦多切斯特The Dorchester
光影閃耀百年
這是一座見證過許多歷史故事和光影花絮的酒店。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多切斯特酒店一直是英國社交界最時髦、最豪華的代名詞。
時光倒流到1947年,那時伊麗莎白還是公主。7月份,公主和菲利普王子在多切斯特飯店宣布訂婚。同年11月,菲利普王子的婚前單身派對也在酒店的“公園套房”(Park Suite)舉行。鐘情此地的不止女王,這個同名套房還接待過諾埃爾·科沃德、鮑勃·霍普和史泰龍等。如果你有時間到健身中心,一定要記得,這里的器械更由史泰龍本人精心挑選。
提及餐廳,酒店還有些有趣的戰時故事。因其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建筑設計,二戰時,多切斯特被認為是“倫敦最安全的飯店”。當德國人的閃電戰開始的時候,客人都去“黃金屋”和舞廳就餐,人們在樂隊的音樂聲中,混著炮聲而起舞。同樣愛上這里的還有艾森豪威爾將軍,直到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套房里,你還能看到在套房陽臺和隔壁房間門之間的墻仍保留著他的名字,那是將軍指定“留名”之處。
是的,從英王室到歐美巨星,人們沒法不喜歡上這里。位于梅菲爾(倫敦上流住宅區)心臟地帶的多切斯特,能俯瞰整個海德公園——開業時,多切斯特酒店被認為占據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地塊及一半的房地產。這兒曾是多切斯特伯爵的莊園,直到今天,酒店仍保持濃郁的經典英倫風情。
洛杉磯比華利山酒店The Beverly Hills
重返榮耀
在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唱片封面上,一棟帶有瓷磚屋頂和深綠色圓形炮塔的粉色宮殿在日落余暉中靜靜地矗立著。整個畫面看起來安靜祥和。這就是好萊塢明星鐘愛的加州比華利山酒店。

酒店今年101歲。
歷史學家沃納梅克如此描述比華利山:一家酒店,不管它如何奢華時髦,能像比華利山酒店一樣與影視娛樂融合得如此緊密的,絕無僅有。一個世紀以來,它的身影常常與當紅明星一起出現在熒幕中。1957年,由格里高利·派克和勞倫·巴考爾主演的《設計女人》在酒店的游泳池和cabana俱樂部取景。同一時期,瑪麗蓮·夢露和伊夫·蒙當在拍攝電影《讓我們相愛吧》時住進第20和21號別墅。1970年代,經典電影《往日情懷》也選擇比華利山作為背景。更靠近一點,它又在妮可·基德曼主演的《家有仙妻》中亮相登場。
與許多奢華酒店相比,比華利山是樸實的,擁有加州的鄉村俱樂部個性。它的客房或別墅大部分以駝色、大地色、暖橘色和啞光綠色為主,強調寬敞舒適的氛圍。低調典雅是比華利山的氣質。然而,這并不阻礙酒店成為王室貴族、商業巨頭、政要精英和明星超模流連之地。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入住酒店的皇室和名流賓客名單包括溫莎公爵和公爵夫人、斯諾登勛爵、比利時國王艾伯特和摩納哥王儲韋恩。20世紀70年代,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在其中一棟別墅過了一周假期。
與酒店外觀一脈相承,馬球酒廊Polo Lounge也有著亮眼的粉紅與深綠主題色調,分為室內、園景和露天三部分。酒店常客之一瑪蓮娜·迪特里茜曾在此定出“女士不允許褲裝”的規矩。當然,今天已不再如此。莎莎·嘉寶在這兒簽署了她的第一部電影合約,此外,還有克林頓、麥卡尼、杰克遜等人都在這里出現過。如果有一天你到了馬球酒廊,不要訝異你會見著幾個名人。

意大利 Grand Hotel Villa Serbelloni
米蘭后花園
如果你來到科莫湖,記得入住像Grand Hotel Villa Serbelloni這樣以“別墅”命名的酒店,它們通常都是擁有上百年歷史的皇室遺產或屬于某知名貴族,底氣十足。

科莫湖,被譽為“米蘭的后花園”,直至今天,它還不為國人熟知,但喬治·克魯尼這樣的好萊塢巨星和舒馬赫這樣的國際賽車手卻以在科莫湖擁有一棟別墅為榮。科莫湖呈人字形,Villa Serbelloni坐落在“人”字的中部位置的小鎮Bellagio,奢侈地擁有三面湖景。
1850年,一個來自米蘭的貴族家庭修建了這棟新古典主義的別墅作度假之用,1873年改建成五星級店。住在這里,你會感覺自己更像被某貴族邀請到他的私人住宅度假,而沒有住在“酒店”的感覺。因為,每一位員工都會記得你的名字,每天開心地跟你打招呼,聊聊今天是否去游湖了,有沒有去爬雪山,然后把當天在花園里采摘的新鮮花朵插進你的房間,并提醒你今晚餐廳里有爵士音樂舞會。
百余年前的意大利作為整個歐洲的藝術中心,從事藝術工作的畫家、雕塑家成千上萬,Villa Serbelloni墻上和天花板上細致的壁畫也是這樣用足足十年的時間一筆一劃描畫出來的。安頓好之后,總經理Calzolaro先生帶我們到處參觀,從他口中不經意說出來的盡是古董級別的裝飾物:地上鋪的是主人家一百年前購買的古波斯地毯、走廊擺放的是多年前高價買回來的阿拉伯花瓶……最普通的水晶吊燈也是專門從威尼斯附近一個專門做玻璃制品的Murano島精選回來的。
這里由來自瑞士的Bucher家族經營了三代。二戰時,德國和意大利都曾爭搶科莫湖這塊福地,由于Bucher家族來自瑞士,于是瑞士政府宣布,Villa Serbelloni屬于瑞士所有,令這棟別墅在戰火幸免于難,連一塊玻璃都沒有碎。
不過,要享受這個如歷史博物館的酒店,需要注意一下時間——它只在每年4月初到10月底科莫湖最美麗的季節迎客,不差錢的Bucher家族認為,住在這里的客人必須看得到燦爛的陽光、最清澈的湖水和滿目的繁花。

香港半島酒店
一個家族的85年堅持
它的地位在香港無出其右,人們津津樂道于它的品位服務。這份傳奇故事,更多的,是背后嘉道理家族的一份堅持。

香港半島酒店就佇立在尖沙咀邊上,整整85年。從選址在“偏僻”的漁港九龍,到尖沙咀火車站落成,見證著香港經濟飛躍,它在7層的老建筑上擴建了30層高樓,它的地位在香港無出其右。80多年來,它始終是嘉道理家族的珍寶,在《福布斯》2013香港富豪榜上,嘉道理家族是位列第六,家族業務涉及電力、紡織、地產、酒店、銀行等多個行業。香港半島酒店一直是家族的驕傲,而在2011年,酒店方面卻宣布開始翻新。很多人好奇,全球金融風暴下,把一家年收入超過11億港元的史上最佳業績酒店閉門翻新,這一招下的是什么棋?對此,被譽為“新派掌門人”的米高嘉道理爵士哈哈一大笑:“不走在危機的前面,人們怎會好好享受?”是的,他熱衷于貴族式生活,西裝從來是定做,熱愛跑車、古董車和直升機。除了年報和愛好,坊間和媒體對他的其余一切知之甚少。
當然他也把這種低調的品質感帶到酒店。今年4月酒店翻修完畢,呈現的是——號稱永不過時的室內設計,智能化的掌上電腦控制,當然還有最質優的服務,從軟件到硬件,半島再一次飛躍,奠定全港行業標桿。這也難怪,CHANEL第一次離開法國,在海外開的第一家店就是在香港半島酒店的精品廊里,緊隨其后的還有Graff高級珠寶。時至今日,多個頂級品牌的特別款式和限量版也只在半島酒店里的專賣店才有。這也不難解釋,為何酒店的大堂總人頭涌涌,酒店的14臺勞斯萊斯加長幻影總出現在全港的各處。
2.5位員工與1位客人的比例,至今還沒變過,非典時期,酒店并沒炒掉一位員工,他們甚至還給大家安排各種培訓課程,而酒店也在今年率先在港推行員工5天工作制。員工也同樣關愛著酒店,過半人數在酒店工作了15到25年,工作了56年的調酒師Johnny已經70歲了,每天還到酒吧上班。如今每一位入住房間的客人,都能品嘗到一瓶用雙層玻璃瓶裝的鮮榨橙汁,溫度甜度剛剛好。幾乎是你登記入住的時候,才剛新鮮送到房內。房務生說,那是Johnny的出品。這份熱忱,Johnny感受得到,住客也感受得到。

摩納哥巴黎大飯店
歐洲皇室流連地
如今還有多少頂級奢華酒店敢標榜自己擁有一個半世紀的悠久歷史,并且一如既往地吸引歐洲王公貴族駐足?摩納哥的巴黎大飯店(Hotel De Paris)就是其一。

151年前,由設計師杜魯特設計的摩納哥巴黎大飯店完工,與蒙地卡羅大賭場相鄰,當初專為接待賭場貴客而建。1868年,摩納哥公國的鐵路開通,歐洲各國王公貴族、商賈名流紛紛來此度假,摩納哥作為蔚藍海岸之旅的重要據點,巴黎大飯店無疑是蔚藍海岸地區最襯得起他們身份的下榻之地。今日,酒店依然堅持用直升飛機迎接貴客,可惜我們因行李太多無法享受此等待遇,酒店改派穿燕尾服的司機開著寶馬車到尼斯機場迎接,而總經理見到我們時竟然還無比慚愧地致歉:“這樣太不高貴了,太不高貴了……”
確實,百年來,皇室貴族們天天在此享受號稱“世界上最貴的陽光”,英國的溫莎公爵夫婦、愛丁堡公爵、丘吉爾首相等名人相繼入住,直到今天,入住這里還是會輕易與參加重要宴會的皇室貴族擦肩而過。我們入住時適逢摩納哥一年一度的游艇展,參加游艇展的明星新貴站在大堂就讓人如同欣賞一場時尚秀,一出大堂則像觀看豪華跑車秀。酒店員工驕傲地宣稱,除了日用品和鏡子以外,酒店基本和一百多年前一樣。酒店仍堅守著百年不變的待客之道,管家和侍應穿著燕尾服上班。酒店每間房均配有桃花心木家具、匈牙利實木地板以及細木鑲嵌的工藝品,浴室則由危地馬拉綠色大理石鑲嵌。至于洗漱用品采用瑞士貴婦級的La Prairie和愛馬仕香水,已經不算什么了。總經理這樣形容:“人們為什么要花3000歐一晚的價格入住這里?這就像人們花3000歐買一個香奈兒包包一樣——巴黎大飯店本身就是一個奢侈品!”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半世紀的情誼
在香港,有兩個地方很容易碰到名人明星。一個是購物廣場IFC,另一個,便是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多位港臺同行所言。
妙就妙在,明知有“狗仔”,名流們為何還往這里奔?答案也許是,名人們也是酒店的粉絲吧。
在這里住了兩晚,頭一晚的傍晚,在M吧,那中環下班的金領們的酒杯身影背后,發現了角落里的大美人李嘉欣,略施淡妝的她,正在接受著訪問。第三天一早,居然迎面碰上了人稱“大劉”的地產大亨。服務生告訴我,劉先生每星期固定在文華理發廳理發,已經20年了。
酒店深得“星”心,對此,酒店的總經理蘇仲禮解釋道,“不是所有的名人都有一樣的需求。真正的明星,希望能夠被平常地對待,非常低調。他們和別人使用一樣的電梯,和別人一樣出入。”
細水長流,香港文華東方酒店50歲了,不在于其“認第一”(盡管在開業時它是全港最高的建筑),1963年9月開業至今,由大堂的裝修、油畫至扒房的炭火燒烤爐,甚至下午茶的出品等,一直都維持英國式傳統。甚至在2006年的全新翻修之后,大堂的設計、沙發的樣式,依然是30年前的樣子。所以在大堂,你還能看到大型的木雕和唐三彩擺設,在文華廳用中餐,一進門就看到吳冠中大師的真跡;所以在10月份舉行的50周年慶典上,星光熠熠,英國巨星海倫·米倫勾著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臂彎合影,華人影后張曼玉來到現場,何超瓊和許晉亨兩位舊人破天荒同場……800位明星名流的派對現場,可謂城中年度大事。你是明星,也是住客,此時,你為酒店的喜事感到興奮,而非作為明星受矚目。文華強調的,和一直施行的,也許就是這種“平等心、平靜感”的服務態度。

巴黎莫里斯酒店Le Meurice
國王的浪漫
巴黎莫里斯酒店就是一座令人信賴的酒店。在建成后的將近兩個世紀以來,它是全球王室成員拜訪巴黎的首選,以至于贏得“國王的酒店”(The Hotel of Kings)的昵稱。

1855年,維多利亞女王拜訪巴黎時入住于此。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來巴黎開演奏會時也下榻于莫里斯。而20世紀初重修過后,最早預訂酒店的第一批客人便包括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入住106-8號套房,他甚至把自己的家具帶了過來。
多年以來,莫里斯酒店在奢侈娛樂方面聲名顯赫。畢加索和他的第一任妻子Olga Koklova曾在酒店舉辦婚禮晚宴;傳奇的法國時裝設計師可可·香奈兒則在酒店的蓬巴杜廳接待貴賓、組織時裝秀。假如你也看過報告文學《巴黎燒了嗎》,便會注意到作者數次在文章里提及俯瞰著杜伊勒麗花園的莫里斯酒店。位于巴黎的心臟位置,莫里斯酒店能將這座城市的一切浪漫收歸眼中。這就是為什么伍迪·艾倫要在能夠360度欣賞巴黎景色的La Belle Etoile套房里取景《午夜巴黎》關鍵的一場品酒會。同樣,蒂姆·沃克也在此拍攝了娜塔麗?波特曼代言的Miss Dior香水廣告……那些作為背景的套房,有著濃重的18世紀以及帝國時代風格。凡爾賽式的地板托起細木鑲嵌的古老家具,還有高大的壁爐、古董家具、大幅油畫,再加上窗戶外埃菲爾鐵塔的風景,渲染出純正的法式風情。

H?tel Scribe Paris
每天都是時光映畫戲
1895 年Lumière 兄弟就在此地放映了他們的電影《女工們出盧米埃工廠》(La sortie des ouvrières de l’usine Lumière),第一次播放的時候,現場觀眾是3位。而H?tel Scribe Paris也因放映全世界第一部電影而載入史冊。

酒店的服務生總會不厭其煩地介紹著:第一天播放電影,圍觀者3人,到了第三天,現場已有100多人同時觀看了。這里放映了全球第一部電影,接著不久,巴黎才出現了電影院……他們還會自豪地告訴你,現在巴黎的電影院有400家,而上座人數有2億。
這家位于巴黎歌劇院區中心的豪華酒店,將顯赫的歷史和優雅的建筑風格完美地融合。創建于1861年的H?tel Scribe Paris,前身是充滿傳奇色彩的賽馬俱樂部(Jockey Club)的所在地。賽馬俱樂部在此接待過第二帝國時期法國及歐洲社會精英人士。
而就在這個社交的平臺上,酒店似乎就應該和藝術關聯,進入酒店,高大的立柱、擦得閃亮的水晶吊燈、方格飾石鋪地面,更不說房間里擺放著的是馬鬃編制床頭、伊夫·圣羅蘭的速寫圖稿,和Hermès一整套沐浴產品一起賦予這些客房一種法式風情的高雅格調。
更有心思的是,這里每一樓層的裝潢都以名人明星為賣點,他們的肖像壁畫遍布于走廊、茶室或餐廳,令人聯想到一位在酒店歷史上出現過的名人,曾寫下巨著《追憶似水年華》的大文學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OK,如果你對這位20世紀法國乃至全球文壇的巨匠并不了解,那就不如來這個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的樓層。凡爾納就是那位寫下《海底兩萬里》的科幻作家。由此可見,酒店在追求雅俗共賞的同時,也帶入更多法國的文學歷史元素。說到底,由雅克·格朗日(Jacques Grange)主持設計的室內酒店,可并非只為那些慕名而來的電影粉絲所居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