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總統杯在皇家墨爾本輪番上演
在1891年之前,墨爾本和其他澳大利亞的大城市都試圖建造高爾夫球場,然而到了最后,只有位于墨爾本郊區維多利亞的皇家墨爾本高爾夫俱樂部最終建起了高爾夫球場,成為澳洲最古老的高爾夫球場,迄今為止也是最受全球推崇的澳大利亞高爾夫勝地。
皇家墨爾本高爾夫俱樂部總共有兩座18洞的球場,分別是由世界著名的球場設計師阿里斯特·麥肯齊士(Alister Mackenzie)設計的西球場和1924年澳大利亞公開賽冠軍亞歷克斯·羅素(Alex Russell)設計的東球場。
相比之下,西球場更加享譽四方,始終高居澳大利亞最佳高爾夫球場的榜首。無論從土地、設計還是球場的建造、障礙的造型來看,西球場都是澳大利亞球場中最佳的典范。這里充滿著戲劇性的起伏、肥沃的沙質土壤和自然崎嶇的外觀。再加上麥肯齊士的手筆,無數奇形怪狀的沙坑就成了西球場天然的屏障。在球道外布滿戰略性的長草和斜坡密布的果嶺,讓西球場成為球手們既愛又恨的美妙禮物。
毫無疑問,具有高標準的皇家墨爾本高爾夫俱樂部成為職業大賽經常光臨的地方。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皇家墨爾本便開始舉辦澳大利亞公開賽,接著在1959年首次舉辦國際賽事——世界杯(當時的賽事前身是加拿大杯)。隨后,皇家墨爾本得到美國職業高協的關注,于1998年成為總統杯第一次在美國之外舉行的地方。兩年前,皇家墨爾本又再度舉辦了總統杯,而今年更是從中國的觀瀾湖手中奪走了世界杯的舉辦權。
挑戰大自然的變幻莫測
你幾乎很難找出皇家墨爾本高爾夫俱樂部的最大的亮點,因為從中引人驚嘆的球洞實在太多。以西球場為例,標準桿為四桿洞的6號洞成了麥肯齊士人生中所設計的最棒的球洞之一。在高高的發球臺上,球手們面臨著開球要越過沙坑的挑戰,就算安全到了果嶺,聲名狼藉的斜坡會讓世界頂尖好手們都在這里遭遇重挫。
大滿貫冠軍得主及著名設計師美國名將湯姆·懷斯科夫在皇家墨爾本舉行的1972年世界杯比賽中就在6號洞出現了四推。“當我努力拿下每一記推桿時,它卻成了我有史以來唯有的吃下四推的果嶺。”前世界頭號球手埃爾斯2004年來到西球場,角逐喜力精英賽的時候,同樣被6號洞弄得垂頭喪氣。那個時候,這位南非天王看上去已經甩開了后面的追兵,卻在這里花了8桿,令之前的領先四桿優勢蕩然無存。盡管埃爾斯最終還是獲得了勝利,但是相信誰也不想要體驗那樣緊張的奪冠過程。
時下,當越來越多的高爾夫球場靠距離和人工障礙來體現難度時,古老的皇家墨爾本將大自然的地貌和與生俱來的挑戰結合在一起,無疑成了更多球友們向往的高爾夫球場。在缺乏純樸的時代,沒有什么比大自然更能打造出變幻莫測且令人驚喜的歷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