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時尚博主這個人的頭腦,也就決定了這個媒體平臺水準的高低。
時尚博主徐峰立講述的是一種對于很多人來說還比較陌生的工作狀態:“每天瘋狂地趕在各個品牌的高級定制發布的秀場,憑著自己的敏銳度用圖像和文字抓取一些新鮮資訊,然后和我的團隊一起,編寫文字,轉換照片,第一時間發布到自己的微信平臺等自媒體上。”在他的一系列忙碌的“秀場直播”過去后兩三個小時,由徐峰立所發布的內容就會開始出現在國內一些時尚類的網絡媒體上:“有的是直接轉發,有的干脆就把我的名字去掉,Copy成了他們自己的。”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搜徐峰立的名字,就能找到他在此之前比較詳細的工作履歷,做過雙語主持人,做過新東方的老師,更早的時候還做過品牌的Marketing工作,真正開始涉足于時尚領域,要從2011年開始。“最初是在微博里聊時尚,那時候還有別的工作,微博正好能讓我在零碎的時間里即時發布一些對于時尚的見解和觀點。”那時的工作中,徐峰立就經常在公司內部辦一些小型的秀,對于同事們的一些很“雷人”的時尚觀念和搭配喜好,他總是給予指導,慢慢地關注潮流和視覺的東西多了,他的微博就從轉發別人的變成了發表原創。“自媒體的好處就在于,你所發表的東西隨時都會面臨著讀者的評判。不像是傳統媒體,編輯做的稿子只需要面對老板一個人,其實跟讀者沒有太大的關系。這就要求從事自媒體行業的人必須對自己發表的內容非常慎重,否則就會第一時間被別人詬病。”
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之后,徐峰立開始以時尚博主的身份出現在巴黎的時尚秀場上,將看似風光,實則累吐血的跑秀場工作進行到底。時間長了,他漸漸能感覺到很多的競爭對手和惡性競爭的存在,比如一些人非常熱衷于拿明星的穿著,特別是不太得體的穿著來評頭論足,只為給自己增加大量的粉絲;還有的人假借別人的名字,抄襲,冒充,其實都是在把靠自媒體而生存的時尚博主們的口碑變差。
品牌之所以會關注時尚博主,是因為他們手中的媒體平臺會更有個性、更親和也更及時。他們在秀場上和其他的時尚場合中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捕捉到有趣而又有意義的瞬間,傳播給那些沒有身處其中,或者身處其中而難免有盲點的關注時尚的人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時尚博主這個人的頭腦,也就決定了這個媒體平臺水準的高低。那么真正的博主,也就是簡稱的kol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徐峰立說,至少是有時尚的敏感度,國際化,雙語溝通,不是靠惡趣味,而是靠踏實的工作來傳播美好事物,傳遞品牌精神的一群人。“品牌能夠看到,通過你的傳達,公眾對這個品牌產生信任度,甚至形成購買行為,這樣的傳播才有意義。”
對于現在普遍流行的兩大自媒體平臺——微博和微信,徐峰立認為,微博更適合做成一個點,而微信適合做成一條線,因為微博很難做到深度溝通,但是微信的問題在于各種限制還是很多,比如圖片要求必須在300K以下,這就導致他每天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在“倒”照片和壓縮照片上。“我和搭檔張南燕和兩名助手Loki和Camellia,每天都在做大量的工作保證信息的及時。”這種模式大概也會成為自媒體以后的普遍模樣——以一個人作為“臺前”的招牌,后面有兩三個人是“幕后”的幫手,這樣的一個小團隊一起完成一次又一次個性化而又有信息量的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