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校畢業人數的增加,畢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在校期間做好職業規劃對于其未來職業發展作用更加顯著。本文主要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及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了系統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改進方案

近年來高校教育逐漸轉為大眾化教育,高校規模增加,學生人數增加,逐步導致就業難的形勢出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近兩年提出的新型人才成長理念,對于大學生實現職業目標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國內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尚屬于初步發展階段,因此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進行研究,并探討改進方案對于學生的平穩過渡有著重要作用。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高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包括文化素質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就業指導方面尚未得到充分重視。一些本科院校逐漸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納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部分院校甚至將其作為重要的內容。然而大學生職業生化規劃并未形成推廣的實踐模式及理論基礎,高校、學生及家庭等尚未充分重視。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職業生涯規劃尚未普及,內容缺乏系統性,職業生涯規劃僅是在高校內進行教學,然而大學生入學時,相關院校并未充分分析、結合學生的興趣、性格及專長等,僅是考慮專業的熱門程度盲目選擇專業。大學生進入高校后,高校并未充分重視這一現象,將其作為教育的一向內容,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中以教學為主,職業生涯規劃這一課程僅在少數高校開展。而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中多是對其意義、理論等進行講解,而忽視了大學生職業側評、自我評估、個性化目標設置、職業生涯規劃階段評估。②缺乏高水平專業人員,指導存在盲目性。目前雖然高校逐漸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然而本專業高水平的專業教育人員較少,教育者多是在自己學習理論、結合經驗等方面進行教育,導致教育效果不佳。高校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關注度較低,因此資金、設施、政策及人員培訓等較少,而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成長環境、經濟條件及能力興趣等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使得其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存在差異,然而大學生在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時,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等,缺乏一對一針對性的指導,效果欠缺。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大學期間,學生針對其未來職業目標等進行的職業安排及規劃,更加深入的認識到自身優點及未來需要,從而為未來職業發展做準備。大學期間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更好的進入職場有著重要的作用。
2.1 學生能夠合理的進行自我定位
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挖掘出自身專長,發現自身的不足,找出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明確人生目標及自身優勢所在,通過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能夠實現理想及現實的結合,從而使其更加準確的定位自己。
2.2 不斷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學生能夠發現自身不足,通過日常生活及工作等彌補這種缺陷,學生的時間管理觀念強化,自我約束能力及目的性等均增強,能夠集中精力將選定的職業目標完成,從而更加完善的管理自身。
2.3 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通過切實可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學生更加渴望成才,能夠認知現有、潛在的優勢,更加清楚自身的個性特質,從而明確職業目標;學生學會運用有效科學的方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增強綜合競爭力,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成才的主動性。
2.4 積極推動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
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較多,然而大學生在校期間未能充分掌握相關知識,未實現學、所用、所愛和所長的統一,自我潛能未被充分發掘,自己職業競爭沒有能夠充分的展示是重要原因,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3.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途徑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指導學生完善自身,根據職業規劃等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因此探討職業生涯規劃的改進方案作用顯著。
3.1 深入落實職業生涯規劃,加以推廣普及
政府部門要充分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出臺相關政策,督促及引導學校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及服務等,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提供制度。高校在政府引導下要勇于承擔責任,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等工作,通過校園網、課堂教學、廣播站、校報、專家講座及宣傳欄等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進行宣傳,使學生充分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能夠自覺參與。
3.2 提高指導教師的專業水平,加強師資建設
在專業化、科學化及專家化標準的指導下,建立高素質、穩定性高的師資隊伍,高校一方面要對已有的人才資源進行發掘整合,同時可聘用校外優秀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定期到院校開展講座等,從而建立理論知識過硬、實踐經驗豐富、基本功扎實的教師隊伍,并對其進行培養,培養專業的隊伍。
3.3 建設系統完整的課程體系,完善教育結構
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重要課程列入高校教學計劃,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引起教師與學生的重視。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等設計相關的教學課程,并開設相應的課程,在大學教育中分級式、有層次的貫穿,完善教育結構。依據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等設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學科課程、文化素質課程等完整的課程體系。
3.4 成立專門有序的指導機構,建立服務網絡
高校可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機構,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詢、指導及服務等工作,實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學校可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微博等現代工具為學生的指導提供網絡化服務,充分利用職業測評所具有的預測、診斷、探測和評估等功能,提高學生認識自己的能力,使其隨時隨地可接受全面指導。
結 語
總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成為教育部門重視的重要問題,必須通過社會、政府、高校及學生等共同努力,不斷實踐改進,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蔣廣平.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考試周刊,2009(46).
[2]膝杰.以職業化導向的職業規劃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J].教育與職業,2010(12).
[3]于東江.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與職業,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