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影響表現在:能夠促進學生學業成就的提升和教學實踐的完善。但專業學習共同體在建構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因此,還需要從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營銷跨學科交流合作、重構教師合作文化,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觀方面為其提供良好的合作條件和平臺。
【關鍵詞】專業學習共同體;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地方高校在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人才供給不能滿足社會對營銷人才的需求等系列問題。“高校教育改革”、“高校教師教育變革”等問題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普遍關注。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作為教育變革的一種有效模式,它打破了以往教育改革的方向,更加注重教師在變革中的能動力量。已成為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它不僅為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資源上的支持,也為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構建了實踐、合作和反思的平臺。該模式通過合作開展共享性學習已成為實現學生學業成就提高的重要平臺。
二、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問題
當前地方高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其發展現狀及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實踐教學務實性不強
人才培養是高等院校最本質的職能,高校必須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教育質量的重要切入點,但就當前地方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實踐教學等教學手段以及一些考核方式大致相同,培養的營銷人才范疇較大,針對性不強。并未以就業導向、積極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等方面去定位營銷人才的培養目標,也就難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平臺。使得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面臨市場風險抗壓能力都較差。如一些地方高校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一方面是少,多數由專業教師自身制定相應計劃予以完成,大多是理論教學的翻版或為了印證理論教學的正確性,很少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難以給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平臺,學校經費投入少、校企合作少、教師社會實踐經驗少。往往優秀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銷售人才多數是由企業自身培訓和培養出來的。
(二)教學理念與企業需求不符,教師教學動力不足
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較差,教學多以教材提供的大綱為基準,輔以相應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來源多是高校直接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具備營銷實戰經驗的教師較少,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教師主要充當著課堂主體的角色。學生的學業情況主要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判學生的好壞。這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與企業發展需求不相符,而教師授課缺乏對學科內容的前瞻性和規劃性,教師間授課內容交叉重復嚴重。如“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品牌營銷”、“產品管理”等課程內容中對于“品牌”的介紹重復性較為嚴重。盡管是不同老師進行講解,但多次提及一個問題和一個案例,讓不少學生產生了厭倦感和疲憊感。此外,高校教師缺乏外出學習的深造機會和有效的激勵機制、教師待遇低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地方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不合理,教師積極主動學習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的動力不足。教師的關注點不在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而更多地關注如何提高個人成就事業上,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營銷專業人才。因此,為更好地培養出優秀的符合企業需要的營銷專業人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迫在眉睫。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一)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
專業學習共同體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興起的一種作為教師發展的實踐模式,“共同體”是一個基于共同體成員共同愿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團隊,團體中的成員分享共同的價值、意義、情感和文化傳統,共同的目標、一致的行動、分享與反思是其主要特征[1]。本文中的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是指教師基于共同的目標,通過合作開展共享性學習而組成的團體,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共享各種學習資源,相互促進情感支持和個性發展,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學習。該組織由教師、專家、高校領導、企業員工及其他相關人員共同組成,在自愿的基礎上,分享資源、經驗、技術、價值觀等,為實現共同愿景而將高校教師聯結在一起組成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二)專業學習共同體能夠促進市場營銷人才學業成就的提升
專業學習共同體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共同的精神意識以及個體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夠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與良好的溝通協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價值觀的基礎。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調節教師對學校發展目標、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學習行為等的認知和評價[2]。教師與校外專家、領導之間的合作,利于教師更好地接觸到社會市場環境的發展前沿,便于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講授符合市場所需、企業所需的知識,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思考和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業發展中市場營銷方面的優點。能夠實現教師、學生、企業三方的“共贏”。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爾所提出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三個核心理念:保證學生學習、即實現一種觀念轉變,正規教育的核心任務,應當從單純保證學生“被教”轉向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協作的文化,即教師之間拆除人際藩籬,通過團隊工作來分析和改進課堂實踐,在促進深度的團隊學習的基礎上,轉而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聚焦結果,即通過目標—手段序列的重構,使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變成每一個教師的日常工作[3]。因此,專業學校共同體已成為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有效途徑之一,利于他們努力鉆研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提升學生學業成就。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影響
專業學習共同體利于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術、實戰經驗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它通過改變教師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顯了專業教師在教學領域、科研領域中的領導權,深化了高校教師的持續學習觀念和服務學生的理念,調動了高校教師在教學上的主觀能動性。美國西南部教育發展實驗室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下,教師之間的孤立和隔閡明顯減少、教師的使命感和熱情明顯提高、教師們致力于所有學生發展的責任感得到提升、教師通過有效學習對良好教學和課堂實踐有了新的認識,并產生關于教學新理念和對學習者的新認識、教師的信息更新、專業發展和激勵學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科所建構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將會重視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投入與安排,特別是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做出重新的規劃,重新調整教學實踐課時,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專業學習共同體其他成員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質量較高的實踐基地,通過在企業實地的培訓與鍛煉,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體會到理論內容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對課堂上市場營銷專業專業理論課內容的學習興趣。
四、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對策和建議
(一)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營銷跨學科交流合作
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不論是對于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學業成就,還是對于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科教學實踐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已經在實踐和理論中得到了印證。但由于專業學習共同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其組織的建構還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礙,因此,為更好的發揮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必須對現有高校組織管理模式進行變革。當前,我國高校普遍是按照專業化教學的需要,采用嚴格的“校—院—系”三級組織管理模式,縱向結構細致僵化,少有橫向的聯系,并且一旦劃定就具有相對穩定性[1]。延續多年的封閉式組織管理,無形中給大學中不同院系不同學科中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設置了
障礙,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工科與管理學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場營銷專業的發展。像我國地方高校中市場營銷專業的未來發展,完全可以以學群、學類為基礎實現跨學科的組織。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機械設計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軟件、軟件工程等專業,完全可以與市場營銷專業教師之間達成教學與科研上的合作,對外尋求與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多方的共贏。
(二)重構教師合作文化,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觀
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層制管理”制度導致高校評價教師的方式出現“量化”傾向性,所有的評價指標都指向了獲得的獎項書目、課題立項書目、發表的論文數目,完全違背了教師職業的初衷,加劇了教師之間個人主義競爭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師之間完全注重外在個人利益的得失,教師職業從形式上表現為一種技術型職業,而理念型職業漸行漸遠,教師間也就難以享受到學術研究、學術合作所帶來的快樂感,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滿意感也普遍較低,對于本學科的未來發展和教學實踐顯得力不從心,在“科層制”的壓力下除了關注自身如何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之外,對于其它一切都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因此,為了更好的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促進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在教師間重構合作文化,在教師群體中形成獨特的價值觀、共同的思想信念、職業精神、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等,改變現有的教師評價方式,構建有助于促進教師文化生長的文化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通過教師管理文化的轉變,增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溝通,降低教師個人事業發展中的壓力,以“人文管理”為核心、“幸福教師”為理念,提升教師工作幸福感和滿意感,讓教師們崇尚教師這項偉大的事業,更好地去從事市場營銷專業學科的發展,不遺余力的為學生著想、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魏海苓,孫遠雷,專業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9):70-75.
[2]魏會廷,教師合作文化視域下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安康學院學報,2012(3):110-114.
[3]孫元濤,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理念、原則與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2(22):52-56。
[4]李娟,專業學習共同體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6.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H14075):專業學習共同體在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實踐與應用。
?標?T ? ? ? ?]? @? ?學生提供更多的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平臺。使得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面臨市場風險抗壓能力都較差。如一些地方高校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一方面是少,多數由專業教師自身制定相應計劃予以完成,大多是理論教學的翻版或為了印證理論教學的正確性,很少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難以給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平臺,學校經費投入少、校企合作少、教師社會實踐經驗少。往往優秀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銷售人才多數是由企業自身培訓和培養出來的。
(二)教學理念與企業需求不符,教師教學動力不足
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較差,教學多以教材提供的大綱為基準,輔以相應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來源多是高校直接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具備營銷實戰經驗的教師較少,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教師主要充當著課堂主體的角色。學生的學業情況主要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判學生的好壞。這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與企業發展需求不相符,而教師授課缺乏對學科內容的前瞻性和規劃性,教師間授課內容交叉重復嚴重。如“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品牌營銷”、“產品管理”等課程內容中對于“品牌”的介紹重復性較為嚴重。盡管是不同老師進行講解,但多次提及一個問題和一個案例,讓不少學生產生了厭倦感和疲憊感。此外,高校教師缺乏外出學習的深造機會和有效的激勵機制、教師待遇低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地方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不合理,教師積極主動學習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的動力不足。教師的關注點不在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而更多地關注如何提高個人成就事業上,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營銷專業人才。因此,為更好地培養出優秀的符合企業需要的營銷專業人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迫在眉睫。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一)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
專業學習共同體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興起的一種作為教師發展的實踐模式,“共同體”是一個基于共同體成員共同愿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團隊,團體中的成員分享共同的價值、意義、情感和文化傳統,共同的目標、一致的行動、分享與反思是其主要特征[1]。本文中的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是指教師基于共同的目標,通過合作開展共享性學習而組成的團體,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共享各種學習資源,相互促進情感支持和個性發展,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學習。該組織由教師、專家、高校領導、企業員工及其他相關人員共同組成,在自愿的基礎上,分享資源、經驗、技術、價值觀等,為實現共同愿景而將高校教師聯結在一起組成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二)專業學習共同體能夠促進市場營銷人才學業成就的提升
專業學習共同體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共同的精神意識以及個體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夠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與良好的溝通協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價值觀的基礎。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調節教師對學校發展目標、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學習行為等的認知和評價[2]。教師與校外專家、領導之間的合作,利于教師更好地接觸到社會市場環境的發展前沿,便于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講授符合市場所需、企業所需的知識,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思考和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業發展中市場營銷方面的優點。能夠實現教師、學生、企業三方的“共贏”。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爾所提出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三個核心理念:保證學生學習、即實現一種觀念轉變,正規教育的核心任務,應當從單純保證學生“被教”轉向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協作的文化,即教師之間拆除人際藩籬,通過團隊工作來分析和改進課堂實踐,在促進深度的團隊學習的基礎上,轉而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聚焦結果,即通過目標—手段序列的重構,使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變成每一個教師的日常工作[3]。因此,專業學校共同體已成為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有效途徑之一,利于他們努力鉆研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提升學生學業成就。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影響
專業學習共同體利于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術、實戰經驗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它通過改變教師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顯了專業教師在教學領域、科研領域中的領導權,深化了高校教師的持續學習觀念和服務學生的理念,調動了高校教師在教學上的主觀能動性。美國西南部教育發展實驗室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下,教師之間的孤立和隔閡明顯減少、教師的使命感和熱情明顯提高、教師們致力于所有學生發展的責任感得到提升、教師通過有效學習對良好教學和課堂實踐有了新的認識,并產生關于教學新理念和對學習者的新認識、教師的信息更新、專業發展和激勵學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科所建構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將會重視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投入與安排,特別是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做出重新的規劃,重新調整教學實踐課時,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專業學習共同體其他成員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質量較高的實踐基地,通過在企業實地的培訓與鍛煉,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體會到理論內容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對課堂上市場營銷專業專業理論課內容的學習興趣。
四、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對策和建議
(一)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營銷跨學科交流合作
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不論是對于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學業成就,還是對于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科教學實踐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已經在實踐和理論中得到了印證。但由于專業學習共同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其組織的建構還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礙,因此,為更好的發揮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必須對現有高校組織管理模式進行變革。當前,我國高校普遍是按照專業化教學的需要,采用嚴格的“?!骸怠比壗M織管理模式,縱向結構細致僵化,少有橫向的聯系,并且一旦劃定就具有相對穩定性[1]。延續多年的封閉式組織管理,無形中給大學中不同院系不同學科中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設置了
障礙,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工科與管理學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場營銷專業的發展。像我國地方高校中市場營銷專業的未來發展,完全可以以學群、學類為基礎實現跨學科的組織。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機械設計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軟件、軟件工程等專業,完全可以與市場營銷專業教師之間達成教學與科研上的合作,對外尋求與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多方的共贏。
(二)重構教師合作文化,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觀
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層制管理”制度導致高校評價教師的方式出現“量化”傾向性,所有的評價指標都指向了獲得的獎項書目、課題立項書目、發表的論文數目,完全違背了教師職業的初衷,加劇了教師之間個人主義競爭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師之間完全注重外在個人利益的得失,教師職業從形式上表現為一種技術型職業,而理念型職業漸行漸遠,教師間也就難以享受到學術研究、學術合作所帶來的快樂感,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滿意感也普遍較低,對于本學科的未來發展和教學實踐顯得力不從心,在“科層制”的壓力下除了關注自身如何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之外,對于其它一切都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因此,為了更好的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促進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在教師間重構合作文化,在教師群體中形成獨特的價值觀、共同的思想信念、職業精神、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等,改變現有的教師評價方式,構建有助于促進教師文化生長的文化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通過教師管理文化的轉變,增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溝通,降低教師個人事業發展中的壓力,以“人文管理”為核心、“幸福教師”為理念,提升教師工作幸福感和滿意感,讓教師們崇尚教師這項偉大的事業,更好地去從事市場營銷專業學科的發展,不遺余力的為學生著想、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魏海苓,孫遠雷,專業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9):70-75.
[2]魏會廷,教師合作文化視域下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安康學院學報,2012(3):110-114.
[3]孫元濤,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理念、原則與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2(22):52-56。
[4]李娟,專業學習共同體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6.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H14075):專業學習共同體在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實踐與應用。
?標?T ? ? ? ?]? @? ?學生提供更多的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平臺。使得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面臨市場風險抗壓能力都較差。如一些地方高校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一方面是少,多數由專業教師自身制定相應計劃予以完成,大多是理論教學的翻版或為了印證理論教學的正確性,很少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難以給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平臺,學校經費投入少、校企合作少、教師社會實踐經驗少。往往優秀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銷售人才多數是由企業自身培訓和培養出來的。
(二)教學理念與企業需求不符,教師教學動力不足
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較差,教學多以教材提供的大綱為基準,輔以相應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來源多是高校直接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具備營銷實戰經驗的教師較少,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教師主要充當著課堂主體的角色。學生的學業情況主要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判學生的好壞。這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與企業發展需求不相符,而教師授課缺乏對學科內容的前瞻性和規劃性,教師間授課內容交叉重復嚴重。如“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品牌營銷”、“產品管理”等課程內容中對于“品牌”的介紹重復性較為嚴重。盡管是不同老師進行講解,但多次提及一個問題和一個案例,讓不少學生產生了厭倦感和疲憊感。此外,高校教師缺乏外出學習的深造機會和有效的激勵機制、教師待遇低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地方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不合理,教師積極主動學習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的動力不足。教師的關注點不在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而更多地關注如何提高個人成就事業上,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營銷專業人才。因此,為更好地培養出優秀的符合企業需要的營銷專業人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迫在眉睫。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一)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
專業學習共同體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興起的一種作為教師發展的實踐模式,“共同體”是一個基于共同體成員共同愿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團隊,團體中的成員分享共同的價值、意義、情感和文化傳統,共同的目標、一致的行動、分享與反思是其主要特征[1]。本文中的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是指教師基于共同的目標,通過合作開展共享性學習而組成的團體,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共享各種學習資源,相互促進情感支持和個性發展,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學習。該組織由教師、專家、高校領導、企業員工及其他相關人員共同組成,在自愿的基礎上,分享資源、經驗、技術、價值觀等,為實現共同愿景而將高校教師聯結在一起組成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二)專業學習共同體能夠促進市場營銷人才學業成就的提升
專業學習共同體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共同的精神意識以及個體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夠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與良好的溝通協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價值觀的基礎。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調節教師對學校發展目標、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學習行為等的認知和評價[2]。教師與校外專家、領導之間的合作,利于教師更好地接觸到社會市場環境的發展前沿,便于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講授符合市場所需、企業所需的知識,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思考和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業發展中市場營銷方面的優點。能夠實現教師、學生、企業三方的“共贏”。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爾所提出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三個核心理念:保證學生學習、即實現一種觀念轉變,正規教育的核心任務,應當從單純保證學生“被教”轉向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協作的文化,即教師之間拆除人際藩籬,通過團隊工作來分析和改進課堂實踐,在促進深度的團隊學習的基礎上,轉而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聚焦結果,即通過目標—手段序列的重構,使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變成每一個教師的日常工作[3]。因此,專業學校共同體已成為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有效途徑之一,利于他們努力鉆研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提升學生學業成就。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影響
專業學習共同體利于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術、實戰經驗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它通過改變教師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顯了專業教師在教學領域、科研領域中的領導權,深化了高校教師的持續學習觀念和服務學生的理念,調動了高校教師在教學上的主觀能動性。美國西南部教育發展實驗室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下,教師之間的孤立和隔閡明顯減少、教師的使命感和熱情明顯提高、教師們致力于所有學生發展的責任感得到提升、教師通過有效學習對良好教學和課堂實踐有了新的認識,并產生關于教學新理念和對學習者的新認識、教師的信息更新、專業發展和激勵學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科所建構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將會重視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投入與安排,特別是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做出重新的規劃,重新調整教學實踐課時,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專業學習共同體其他成員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質量較高的實踐基地,通過在企業實地的培訓與鍛煉,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體會到理論內容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對課堂上市場營銷專業專業理論課內容的學習興趣。
四、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對策和建議
(一)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營銷跨學科交流合作
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不論是對于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學業成就,還是對于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科教學實踐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已經在實踐和理論中得到了印證。但由于專業學習共同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其組織的建構還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礙,因此,為更好的發揮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必須對現有高校組織管理模式進行變革。當前,我國高校普遍是按照專業化教學的需要,采用嚴格的“?!骸怠比壗M織管理模式,縱向結構細致僵化,少有橫向的聯系,并且一旦劃定就具有相對穩定性[1]。延續多年的封閉式組織管理,無形中給大學中不同院系不同學科中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設置了
障礙,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工科與管理學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場營銷專業的發展。像我國地方高校中市場營銷專業的未來發展,完全可以以學群、學類為基礎實現跨學科的組織。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機械設計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軟件、軟件工程等專業,完全可以與市場營銷專業教師之間達成教學與科研上的合作,對外尋求與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多方的共贏。
(二)重構教師合作文化,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觀
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層制管理”制度導致高校評價教師的方式出現“量化”傾向性,所有的評價指標都指向了獲得的獎項書目、課題立項書目、發表的論文數目,完全違背了教師職業的初衷,加劇了教師之間個人主義競爭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師之間完全注重外在個人利益的得失,教師職業從形式上表現為一種技術型職業,而理念型職業漸行漸遠,教師間也就難以享受到學術研究、學術合作所帶來的快樂感,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滿意感也普遍較低,對于本學科的未來發展和教學實踐顯得力不從心,在“科層制”的壓力下除了關注自身如何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之外,對于其它一切都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因此,為了更好的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促進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在教師間重構合作文化,在教師群體中形成獨特的價值觀、共同的思想信念、職業精神、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等,改變現有的教師評價方式,構建有助于促進教師文化生長的文化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通過教師管理文化的轉變,增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溝通,降低教師個人事業發展中的壓力,以“人文管理”為核心、“幸福教師”為理念,提升教師工作幸福感和滿意感,讓教師們崇尚教師這項偉大的事業,更好地去從事市場營銷專業學科的發展,不遺余力的為學生著想、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魏海苓,孫遠雷,專業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9):70-75.
[2]魏會廷,教師合作文化視域下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安康學院學報,2012(3):110-114.
[3]孫元濤,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理念、原則與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2(22):52-56。
[4]李娟,專業學習共同體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6.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H14075):專業學習共同體在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實踐與應用。
?標?T ? ? ? ?]? @? ?學生提供更多的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平臺。使得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面臨市場風險抗壓能力都較差。如一些地方高校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一方面是少,多數由專業教師自身制定相應計劃予以完成,大多是理論教學的翻版或為了印證理論教學的正確性,很少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難以給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平臺,學校經費投入少、校企合作少、教師社會實踐經驗少。往往優秀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銷售人才多數是由企業自身培訓和培養出來的。
(二)教學理念與企業需求不符,教師教學動力不足
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較差,教學多以教材提供的大綱為基準,輔以相應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來源多是高校直接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具備營銷實戰經驗的教師較少,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教師主要充當著課堂主體的角色。學生的學業情況主要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判學生的好壞。這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與企業發展需求不相符,而教師授課缺乏對學科內容的前瞻性和規劃性,教師間授課內容交叉重復嚴重。如“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品牌營銷”、“產品管理”等課程內容中對于“品牌”的介紹重復性較為嚴重。盡管是不同老師進行講解,但多次提及一個問題和一個案例,讓不少學生產生了厭倦感和疲憊感。此外,高校教師缺乏外出學習的深造機會和有效的激勵機制、教師待遇低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地方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不合理,教師積極主動學習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的動力不足。教師的關注點不在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而更多地關注如何提高個人成就事業上,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營銷專業人才。因此,為更好地培養出優秀的符合企業需要的營銷專業人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迫在眉睫。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一)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
專業學習共同體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興起的一種作為教師發展的實踐模式,“共同體”是一個基于共同體成員共同愿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團隊,團體中的成員分享共同的價值、意義、情感和文化傳統,共同的目標、一致的行動、分享與反思是其主要特征[1]。本文中的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是指教師基于共同的目標,通過合作開展共享性學習而組成的團體,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共享各種學習資源,相互促進情感支持和個性發展,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學習。該組織由教師、專家、高校領導、企業員工及其他相關人員共同組成,在自愿的基礎上,分享資源、經驗、技術、價值觀等,為實現共同愿景而將高校教師聯結在一起組成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二)專業學習共同體能夠促進市場營銷人才學業成就的提升
專業學習共同體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共同的精神意識以及個體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夠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與良好的溝通協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價值觀的基礎。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調節教師對學校發展目標、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學習行為等的認知和評價[2]。教師與校外專家、領導之間的合作,利于教師更好地接觸到社會市場環境的發展前沿,便于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講授符合市場所需、企業所需的知識,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思考和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業發展中市場營銷方面的優點。能夠實現教師、學生、企業三方的“共贏”。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爾所提出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三個核心理念:保證學生學習、即實現一種觀念轉變,正規教育的核心任務,應當從單純保證學生“被教”轉向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協作的文化,即教師之間拆除人際藩籬,通過團隊工作來分析和改進課堂實踐,在促進深度的團隊學習的基礎上,轉而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聚焦結果,即通過目標—手段序列的重構,使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變成每一個教師的日常工作[3]。因此,專業學校共同體已成為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有效途徑之一,利于他們努力鉆研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提升學生學業成就。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影響
專業學習共同體利于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術、實戰經驗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它通過改變教師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顯了專業教師在教學領域、科研領域中的領導權,深化了高校教師的持續學習觀念和服務學生的理念,調動了高校教師在教學上的主觀能動性。美國西南部教育發展實驗室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下,教師之間的孤立和隔閡明顯減少、教師的使命感和熱情明顯提高、教師們致力于所有學生發展的責任感得到提升、教師通過有效學習對良好教學和課堂實踐有了新的認識,并產生關于教學新理念和對學習者的新認識、教師的信息更新、專業發展和激勵學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科所建構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將會重視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投入與安排,特別是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做出重新的規劃,重新調整教學實踐課時,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專業學習共同體其他成員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質量較高的實踐基地,通過在企業實地的培訓與鍛煉,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體會到理論內容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對課堂上市場營銷專業專業理論課內容的學習興趣。
四、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對策和建議
(一)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營銷跨學科交流合作
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不論是對于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學業成就,還是對于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科教學實踐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已經在實踐和理論中得到了印證。但由于專業學習共同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其組織的建構還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礙,因此,為更好的發揮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必須對現有高校組織管理模式進行變革。當前,我國高校普遍是按照專業化教學的需要,采用嚴格的“?!骸怠比壗M織管理模式,縱向結構細致僵化,少有橫向的聯系,并且一旦劃定就具有相對穩定性[1]。延續多年的封閉式組織管理,無形中給大學中不同院系不同學科中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設置了
障礙,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工科與管理學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場營銷專業的發展。像我國地方高校中市場營銷專業的未來發展,完全可以以學群、學類為基礎實現跨學科的組織。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機械設計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軟件、軟件工程等專業,完全可以與市場營銷專業教師之間達成教學與科研上的合作,對外尋求與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多方的共贏。
(二)重構教師合作文化,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觀
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層制管理”制度導致高校評價教師的方式出現“量化”傾向性,所有的評價指標都指向了獲得的獎項書目、課題立項書目、發表的論文數目,完全違背了教師職業的初衷,加劇了教師之間個人主義競爭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師之間完全注重外在個人利益的得失,教師職業從形式上表現為一種技術型職業,而理念型職業漸行漸遠,教師間也就難以享受到學術研究、學術合作所帶來的快樂感,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滿意感也普遍較低,對于本學科的未來發展和教學實踐顯得力不從心,在“科層制”的壓力下除了關注自身如何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之外,對于其它一切都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因此,為了更好的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促進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在教師間重構合作文化,在教師群體中形成獨特的價值觀、共同的思想信念、職業精神、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等,改變現有的教師評價方式,構建有助于促進教師文化生長的文化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通過教師管理文化的轉變,增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溝通,降低教師個人事業發展中的壓力,以“人文管理”為核心、“幸福教師”為理念,提升教師工作幸福感和滿意感,讓教師們崇尚教師這項偉大的事業,更好地去從事市場營銷專業學科的發展,不遺余力的為學生著想、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魏海苓,孫遠雷,專業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9):70-75.
[2]魏會廷,教師合作文化視域下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安康學院學報,2012(3):110-114.
[3]孫元濤,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理念、原則與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2(22):52-56。
[4]李娟,專業學習共同體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6.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H14075):專業學習共同體在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實踐與應用。
?標?T ? ? ? ?]? @? ?學生提供更多的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平臺。使得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面臨市場風險抗壓能力都較差。如一些地方高校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一方面是少,多數由專業教師自身制定相應計劃予以完成,大多是理論教學的翻版或為了印證理論教學的正確性,很少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難以給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的平臺,學校經費投入少、校企合作少、教師社會實踐經驗少。往往優秀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銷售人才多數是由企業自身培訓和培養出來的。
(二)教學理念與企業需求不符,教師教學動力不足
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實踐能力較差,教學多以教材提供的大綱為基準,輔以相應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來源多是高校直接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具備營銷實戰經驗的教師較少,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教師主要充當著課堂主體的角色。學生的學業情況主要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判學生的好壞。這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與企業發展需求不相符,而教師授課缺乏對學科內容的前瞻性和規劃性,教師間授課內容交叉重復嚴重。如“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品牌營銷”、“產品管理”等課程內容中對于“品牌”的介紹重復性較為嚴重。盡管是不同老師進行講解,但多次提及一個問題和一個案例,讓不少學生產生了厭倦感和疲憊感。此外,高校教師缺乏外出學習的深造機會和有效的激勵機制、教師待遇低等因素的存在,導致地方高校的教師專業發展不合理,教師積極主動學習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的動力不足。教師的關注點不在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而更多地關注如何提高個人成就事業上,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營銷專業人才。因此,為更好地培養出優秀的符合企業需要的營銷專業人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迫在眉睫。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一)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
專業學習共同體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逐漸興起的一種作為教師發展的實踐模式,“共同體”是一個基于共同體成員共同愿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團隊,團體中的成員分享共同的價值、意義、情感和文化傳統,共同的目標、一致的行動、分享與反思是其主要特征[1]。本文中的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是指教師基于共同的目標,通過合作開展共享性學習而組成的團體,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共享各種學習資源,相互促進情感支持和個性發展,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學習。該組織由教師、專家、高校領導、企業員工及其他相關人員共同組成,在自愿的基礎上,分享資源、經驗、技術、價值觀等,為實現共同愿景而將高校教師聯結在一起組成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二)專業學習共同體能夠促進市場營銷人才學業成就的提升
專業學習共同體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共同的精神意識以及個體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夠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與良好的溝通協作,是形成高校凝聚力和共享價值觀的基礎。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調節教師對學校發展目標、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學習行為等的認知和評價[2]。教師與校外專家、領導之間的合作,利于教師更好地接觸到社會市場環境的發展前沿,便于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講授符合市場所需、企業所需的知識,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思考和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困境,并汲取企業發展中市場營銷方面的優點。能夠實現教師、學生、企業三方的“共贏”。這也符合了理查德.杜福爾所提出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三個核心理念:保證學生學習、即實現一種觀念轉變,正規教育的核心任務,應當從單純保證學生“被教”轉向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協作的文化,即教師之間拆除人際藩籬,通過團隊工作來分析和改進課堂實踐,在促進深度的團隊學習的基礎上,轉而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聚焦結果,即通過目標—手段序列的重構,使提高學生學業成就變成每一個教師的日常工作[3]。因此,專業學校共同體已成為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有效途徑之一,利于他們努力鉆研市場營銷專業學科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提升學生學業成就。
(三)專業學習共同體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影響
專業學習共同體利于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術、實戰經驗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它通過改變教師的原有角色和定位,凸顯了專業教師在教學領域、科研領域中的領導權,深化了高校教師的持續學習觀念和服務學生的理念,調動了高校教師在教學上的主觀能動性。美國西南部教育發展實驗室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在專業學習共同體下,教師之間的孤立和隔閡明顯減少、教師的使命感和熱情明顯提高、教師們致力于所有學生發展的責任感得到提升、教師通過有效學習對良好教學和課堂實踐有了新的認識,并產生關于教學新理念和對學習者的新認識、教師的信息更新、專業發展和激勵學生的可能性更大了[4]。高校中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科所建構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將會重視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實踐的投入與安排,特別是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做出重新的規劃,重新調整教學實踐課時,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專業學習共同體其他成員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的質量較高的實踐基地,通過在企業實地的培訓與鍛煉,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能真切地體會到理論內容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對課堂上市場營銷專業專業理論課內容的學習興趣。
四、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對策和建議
(一)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營銷跨學科交流合作
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不論是對于提升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學業成就,還是對于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科教學實踐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已經在實踐和理論中得到了印證。但由于專業學習共同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其組織的建構還受到不少因素的障礙,因此,為更好的發揮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必須對現有高校組織管理模式進行變革。當前,我國高校普遍是按照專業化教學的需要,采用嚴格的“?!骸怠比壗M織管理模式,縱向結構細致僵化,少有橫向的聯系,并且一旦劃定就具有相對穩定性[1]。延續多年的封閉式組織管理,無形中給大學中不同院系不同學科中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設置了
障礙,創新高校組織管理模式,實現工科與管理學科的交叉,有利于市場營銷專業的發展。像我國地方高校中市場營銷專業的未來發展,完全可以以學群、學類為基礎實現跨學科的組織。如工科院校中的一些機械設計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計算機軟件、軟件工程等專業,完全可以與市場營銷專業教師之間達成教學與科研上的合作,對外尋求與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多方的共贏。
(二)重構教師合作文化,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觀
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科層制管理”制度導致高校評價教師的方式出現“量化”傾向性,所有的評價指標都指向了獲得的獎項書目、課題立項書目、發表的論文數目,完全違背了教師職業的初衷,加劇了教師之間個人主義競爭的激烈程度,使得教師之間完全注重外在個人利益的得失,教師職業從形式上表現為一種技術型職業,而理念型職業漸行漸遠,教師間也就難以享受到學術研究、學術合作所帶來的快樂感,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滿意感也普遍較低,對于本學科的未來發展和教學實踐顯得力不從心,在“科層制”的壓力下除了關注自身如何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之外,對于其它一切都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因此,為了更好的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促進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在教師間重構合作文化,在教師群體中形成獨特的價值觀、共同的思想信念、職業精神、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等,改變現有的教師評價方式,構建有助于促進教師文化生長的文化評價體系,改變單一的量化考核方式,培養教師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通過教師管理文化的轉變,增強教師間的合作、交流、溝通,降低教師個人事業發展中的壓力,以“人文管理”為核心、“幸福教師”為理念,提升教師工作幸福感和滿意感,讓教師們崇尚教師這項偉大的事業,更好地去從事市場營銷專業學科的發展,不遺余力的為學生著想、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魏海苓,孫遠雷,專業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9):70-75.
[2]魏會廷,教師合作文化視域下高校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安康學院學報,2012(3):110-114.
[3]孫元濤,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理念、原則與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2(22):52-56。
[4]李娟,專業學習共同體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6.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H14075):專業學習共同體在地方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實踐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