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教育心理學理論入手,對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效應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教育現狀等進行分析,闡述情感效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性、緊迫性等,提出強化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效應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情感效應;強化措施

情感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同時受到遺傳及教育雙方面的影響。二十世紀60年代,情感領域作為教育目標的教育理論逐漸興起,而近年來隨著教育領域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效應的運用已經成為教育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1.情感效應
情感為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若個人需要得到滿足,則會對事物形成接納、歡迎的態度,并產生快樂、喜愛的肯定性情感,然而當個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則會對某種事物出現否定、排斥的態度,并出現悲哀、憂慮等情感,若為積極有益的則為正效應,若為消極負面的則為負效應。從心理學來說,情感主要包括調節效應、信號效應、感染效應、動力效應、強化效應及遷移效應,而上述效應則決定了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顯著作用。情感效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具體表現在將情感列入教育目標系列之中,重視學生的情感領域,在實現學生知識、智力獲得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內在情感發展,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2.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效應的運用現狀及重要性
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等均使得高校在教育中將科學知識作為教育的中心,而學生的情感需求則越來越無法滿足,學生在文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精神世界越來越空虛,情感越來越壓抑,同時精神感覺越來越迷茫。當代大學生多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一代,物質生活條件較為豐富,然而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及價值觀等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交流則越來越貧乏,學生較快接受新事物、新觀念及新思想的能力雖然較強,然而受到知識結構、年齡及經驗等多因素的制約,判斷鑒別能力較差,導致其出現價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社會責任感缺乏、團隊協作觀念較差等現象。目前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采取灌注的教育方式,教學手段呆板、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這就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較大的抵觸。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采用情感效應能夠激發學生對某一事物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誘導他們產生、發展并強化健康高尚的情感,有助于信息更好的被接受,同時有助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體而言,情感效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使用主要有以下五點作用:①熏陶感化作用,在德育教學中,教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學生帶入美好的情景中,學生在教育者創設的情景中,能夠被各種教育因素所感化。②推動催化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效應的作用巨大,既是思想政治道德認識轉化為思想政治道德信念的催化劑,又是思想政治道德信念轉化為思想政治道德行為的推進器,能夠對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產生推動及催化作用。③凈化調節的作用,情感效應能夠使得學生主動培養健康積極的心態,出現愉快、激動、興奮的情智體驗,同時有助于學生自覺克服悲觀、煩躁、厭惡、痛苦及心神不定等不良情緒,從而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節,學生能夠愉快的投入進學習生活中,自覺摒棄不良的學習生活態度,主動參與各項有益的活動。④引導作用,情感能夠引導行為,教師用期待的情感帶動學生,學生在這種情感引導下自覺主動的規范自身行為。⑤溝通共鳴作用,情感之間的共鳴在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個人的情感對他人產生影響,并最終去影響他人做出某種回應或者是行為改變。教師在教育中灌注給學生愛,以自身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影響學生進而促進學生自覺摒棄學習生活態度,建立工作學習的信心,主動參與有益的活動。
3.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效應的措施
3.1熟悉情感規律,改進教育措施
教師要主動學習心理學及教育學等,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熟悉并掌握情感規律,做好教育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開拓眼界,多了解國內外相關領域尤其是情感教育實踐與理論的最新成果,結合實際掌握學生的情感要求的特點及內容,不斷他提高自身認識,擺脫傳統的灌輸模式及說教模式的束縛,更新學生觀念,有機結合認知教育、情感教育與啟發教育,從而為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感效應的應用提供基礎。
3.2曉之以情,加大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溝通
教師無論是在學生的學習中或者是生活中均需要關心愛護學生,培養理智感、道德感及審美感,以良好的師表形象去感染學生,不以學習成績為劃分等級去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對于家庭困難學生,教師可組織學生做兼職等,為其提供工作信息,開展“勤工儉學”。教師在課下要與學生多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掌握其物質及情感需求,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及時的化解學生之間矛盾,愉悅學生。
3.4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教師要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就需要為其情感的產生創造客觀環境,教師可組織學生多進行班級活動、院系活動等,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學生營造積極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互相感染,逐步升華。
結束語
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發揮情感效應,對于擴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動態掌握學生的情感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情感效應的最大發揮。
參考文獻:
[1]丁家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時代內容及實施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
[2]徐志遠,龍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機制和規律[J].學科建設,2011,(4).
?分發? ? ? ? `? ??性,真正讓英語教學提高其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3.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課堂的知識擴展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又要重視與英語教學密切相關的社會文化因素。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導入文化背景知識有許多積極的作用。首先,可以讓學習者不斷地接觸到英語國家社會、經濟、歷史、文學、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從而開拓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其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適當地導入一些英語國家文化方面的知識,便可以使課堂變得生動,并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一個從語言到文化,再由文化到語言的良性循環。當學生置身于多媒體教學環境中,他們能克服對新知識的恐懼,會對即將開始的學習活動充滿渴望和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會很活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課前三分鐘播放導入文化背景知識的短片,其優美的畫面及純正的英語易于吸引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英語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促進英語學習者掌握語言知識。
總結
綜上所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極大的提高大學英語口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對于英語教育工作者來說,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還有很多值得研究和開發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程高軍.論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J].考試周刊,2007,(18).
[2]閆獻彬,張慧珍.多媒體英語文化背景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J].邢臺學院學報,2007,(1).2005
[3]林莉蘭.2005.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學習環境設計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11).
[4]尚宏.2007.英語多媒體教學在學生自主化學習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