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普及,大學生思想素質等出現多元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及重要性明顯加大,如何有效利用網絡這一平臺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引導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認識觀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從網絡制度的建立、教育理念的轉變等方面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對人們生活新時代方式等產生全面而巨大的影響,社會生產、人們生活各個方面均受到較大影響,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人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然而其辨別是非能力尚未成熟,這就導致其極易受到網絡上敵對、腐朽、方面思想的影響,因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如何有效的利用網絡這一工具不斷創新,引導學生思想朝正確、健康的道路上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1.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現狀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計算機網絡,結合大學生認知特點設計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近年來高校對網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逐漸重視,并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及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高校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亦存在一些問題。
1.1高校大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較為豐富,同時接受過高等教育,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及推廣,大學生上網人數明顯增多,同時網絡信息具有開放性,各類思想碰撞融合,良莠不齊,導致學生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時可能導致中華民族文化、優良精神被消解;而西方發達國家通過網絡顛覆社會主義觀念的做法并未停止,這些均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產生較大的惡劣影響。
1.2大部分大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掌握先進知識、思想等,了解國家的政策、時事等,然而部分大學生上網卻是利用網絡打游戲、聊天等,部分學生甚至特意查閱色情網站等,大學生極易誤入歧途,沉迷網絡,甚至染上網癮,出現憂郁、焦慮、情緒波動、人際關系冷淡、煩躁不安等情緒,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均受到影響,同時其身心健康被嚴重危害。
2.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問題的原因
2.1網絡的便捷性、開放性使得學生道德感、責任感被削弱
互聯網為虛擬不可存在的,學生在網絡中能夠體驗到現實環境中無法體驗的現象,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真實感情喪失;大學生在網絡中能夠輕易交友,得到友誼,這就導致學生喪失網友后,不會覺得難過;而互聯網上學生無需負責任等,導致學生的道德缺失,責任感喪失。
2.2網絡開放性影響
學生在大學期間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等均處于成長階段,學生能夠通過網絡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時社會上不同信息互相交流,個人隱私性削弱,雖然為學生接受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然而受到網絡上不良因素的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均被破壞。大學生在網絡上接觸的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其出現的優勢感可對學生思想產生侵蝕,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解受到影響,而網絡的開放性及自由性等導致現實世界的約束力量被忽視。
2.3網絡多元化使得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網絡為學生提供眾多的信息,其中既包含學生需要的有用的知識信息,同時又包含危害學生的網絡詐騙、消極游戲等有害事物,大學生沉迷于虛擬世界,大學生無需擔心泄密什么,認為自身利益不會受到影響,這就導致學生充分信任網絡,不能自拔,身心健康發展受到影響。
3.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近年來高校逐漸重視到網絡的作用,充分利用網絡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設立網上團校、網上黨校、理論學習、學生生活服務、心理咨詢等,總體得到較大的成就,具體措施如下。
3.1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建設
高校在人才、硬件設備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因此高??沙浞掷么藘瀯萁⒔M織、中心等對網絡倫理道德、網絡文化行為、網絡規則及法制教育等進行研究,從而解決理論上問題,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進行指導。同時,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等進行努力研究,從而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形式、內容等進行全方位、全面思考進行研究。
3.2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高??山⑼晟频乃枷胝谓逃W絡,內容正面引導、積極向上,對消極信息進行消除及抵抗;高??山⒕W上論壇、有層次、有質量、有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網站等,同時各院系等建立自己的論壇;建立學校公用電子郵件等,就學生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等提出意見、解決方案,為學生提供平等對話、自由討論等。學校及時主動發布國家最新政策,對學生進行引導,組織學生、組群之間討論,使學生自覺抵制不文明、不健康的行為。
3.3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水平
網絡思想教育者既要具有實踐經驗,又要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熟悉網絡具體操作,對先進資料及思想進行及時檢索,學生充分把握相關資料、信息等,注意對學生動態的觀察,一旦發現不良苗頭,則及時解決。
結束語
網絡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及給機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結合網絡思想教育及實踐教育,互補優勢,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線,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及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