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技工院校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以下簡稱電氣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現狀,引出技工院校電氣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要求。提出技工院校電氣專業學生職業素養途徑。
【關鍵詞】技工院校電氣專業;職業素養;培養途徑

當前對于技工教育來說,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是一個熱門話題,我校曾于前年組織學校電氣專業教師深入畢業生就業的13家單位,通過問卷調查、校企座談會等形式進行調研,發現當前技工院校電氣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中存在讓不少用人單位頭痛的問題:流動性大,缺乏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等,這些問題反映出來的是學生在職業素養上的缺失。如何提高本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在企業中穩定立足及提升,已成為當前技工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課堂教學、校園活動、常規管理和校企合作四方面闡述電氣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途徑。
一、技工院校電氣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
職業素養概括的說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職業道德、職業思想(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前三項是職業素養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職業技能是支撐職業人生的表象內容。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新公布的技工院校專業目錄中規定的電氣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具有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社會;了解企業生產流程,嚴格按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進行操作,遵守各項工藝規程,具有安全生產意識,重視環境保護,并能解決一般性專業問題。所以電氣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應包括愛崗敬業、創新能力、團隊合作、安全意識等重要內容。
二、技工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
1、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通過新教法促職業素養養成
在教學上實施上將課堂置于準職業人培養的教學情境中,強調以能力為本位,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依據,以職業活動為學習領域內容。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用行為活動的方式來引導教學全過程,實現改變人的行為活動及習慣,培養學生具有綜合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對此,可以采用當前廣泛推廣的適應技校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例如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技校電氣專業教學中,項目是指以完成某一項目安裝、檢測,或者是進行一項具體的故障檢測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具體事件的任務。它是一定教學內容之下的具體工作過程的體現,能夠將電氣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又不脫離企業和行業生產的需要,學生通過有效的自我評價、師生評價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維修電工技能訓練的穩壓電源電路的內容教學中,可以設置這樣的項目――可調式穩壓電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并在項目中細分出電子元器件的檢測,元件的安裝、焊接,電路調試等任務。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將學生按每組5~6個人隨機分組,由小組制定出具體的工作方案,結合企業的工作流程進行合理分工,并明確職責。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獨立而又相互協作的方式完成任務,最后師生對項目過程與項目結果做出合理評價,鞏固學習成果。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本的知識要點和技能要點以“項目”呈現,讓學生體驗了企業生產簡單電源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做中教”的理念,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和責任意識。
2、以校園主題活動為契機,在實踐中促職業素養養成
職業素養養成,可依托于豐富的校園活動,班團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外化作用,自覺形成一定職業意識,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如我校 “三自教育實踐活動”,每周安排一個班級,統一著裝、統一規范、統一禮貌用語言,自主管理學校衛生、紀律及協助學校部門開展工作等活動,引導學生做人,訓練學生做事,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通過班級進行禮儀教育、成才教育、就業教育和企業文化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聘請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老師、專家、企業家給學生作專題講座和培訓,以增長和提高有關職業素養方方面面的知識和技能。
3、以嚴格日常管理,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守紀意識
規范、持續的日常管理是職業素養的形成的基本保障。“沒有規則不成方圓”,學生的常規管理從一開始就應該規范化,學生進入校園的第一天,就應該明確學校的紀律,班級的制度,并通過這些規矩約束自己的行為,逐漸從他律變為自律。日常管理要求細化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既有學生做事的養成教育,也同時涉及做人的養成教育。例如,在培養學生良好職業責任意識方面,對學生所有實訓課程的技能訓練中,必須做到規范化、專業化;電氣專業的實驗室的管理制度應與企業車間管理對接,如引入“7S”管理制度等,讓學生一開始就按企業要求,進行安全、規范、標準的操作與生產。使學生愛崗、守紀等職業行為得以養成。
4、以企業實踐為契機,促使學生轉型成為“職業人”
校企合作對技工院校電氣專業有著非常意義,通過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企業,參與企業實踐,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職業人” 的角色轉換有重要意義。
例如,引企入校,構建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通過引進相關機電企業的在校建立實訓基地,模擬企業生產情景,并實現企業化的管理,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進行實訓、生產,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很好的體驗企業生產的真實環境和工作任務,掌握到行業先進技術,提高實踐能力。同時又在企業管理理念、企業文化的熏陶下,樹立產品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實現了理論到實踐、學習到生產的過渡,為學校向企業輸送合格人才提供了前提。又如,走進企業,讓電氣專業學生接受階段性頂崗實習,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使學生職業素養實現質的飛躍。頂崗實習能使學生“零距離”接觸企業,并在相應的崗位上與企業員工一樣接受企業的管理,進行同樣強度的生產,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能增強學生的崗位意識,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能增強學生的社會經驗,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總的來說,頂崗實習能很好的實現學生在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幾個方面的提高,幫助學生實現從學生角色到“職業人”的完美轉型。
總之,技工院校電氣專業學生職業素養,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形的,這有待于我們電氣專業教師把職業素養的培養貫穿于我們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多種途徑去培養。
參考文獻:
[1]梁楓.職業素養修煉[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