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歷史條件下,我軍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積極拓寬新型人才的培養渠道,創新軍事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本文重點探討國防生軍政訓練理論課院校基地化訓練問題。
【關鍵詞】國防生;軍政訓練;軍隊院校;基地化訓練

從1999年開始,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制度的決定》(簡稱《決定》),軍隊生長干部的培養工作,逐步走上了依靠自己培養和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并舉的路子,為從更大范圍內選拔高素質新型人才創造了前提條件。實踐證明,《決定》的貫徹落實,標志著我軍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干部的機制和新型人才國防生培養模式的建立與創新發展;標志著國防生培養工作作為重大的人才工程,步入了創新、實踐和發展的軌道。
一、國防生軍政訓練理論課軍隊院校基地化教學的意義
國防生的培養工作,是一項開拓性很強的創新性事業,是黨和國家面向世界,針對國情、軍情的實際情況,為加強我軍干部隊伍建設,優化和提高其整體素質,做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就軍隊而言,對國防生軍政訓練理論課程進行系統的院校基地化教學,不僅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觀念轉變,更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其表現在于:一是在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上,明確了重點、抓住了關鍵。突出了院校任課教員在國防生軍政訓練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二是課程設計緊密聯系軍事實際,教學內容設置科學合理、系統完整,更加貼近了教學對象(國防生)的實際需求,凸顯了國防生的學為主體地位;三是理順了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全局與局部的關系,明確了選培辦、相關高校和有關軍隊院校的責任和義務。使各項保障工作在“時間、空間、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管理、控制”等方面得到落實;四是廣泛拓展教學信息來源渠道,保證教學信息來源準確、前沿、層次高;五是使用正規統一的教材,確保教學內容主線不跑偏;六是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在國防生的頭腦中形成軍政知識的“網絡系統”。
在開展普通高等學校國防生培養工作的最初幾年,其軍政訓練課程的教學,常常是在新生剛入學時采用短促突擊式的講座課或依靠自學自訓的分散式教學模式進行培訓的。授課教員不固定。存在著教學科目不系統、內容不完整,缺乏針對性的現象,這不僅影響了國防生軍政訓練質量,而且嚴重地制約了未來軍官—國防生成長發展過程中基本的軍人素質的形成和軍官軍政素養的提高;在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上,與《普通高等學校國防生軍政訓練計劃》(簡稱:《軍政訓練計劃》)對國防生的基本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為改變這種狀況,更好地貫徹落實《決定》對國防生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充分發揮軍隊院校教學資源優勢,在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和理論探索的基礎上,于2005年8月,沈陽軍區駐吉林大學國防生選拔培養工作辦公室(簡稱:選培辦)和裝甲兵技術學院在該院聯合建立了“國防生軍政訓練理論教學研究基地”(簡稱:軍政理論教研基地),教學研究任務由該院專職負責普通高校學生軍事訓練理論教學工作的派遣軍官承擔。軍政理論教研基地的建立,使國防生在普通高校“培訓階段”的軍政訓練理論課程,實現了軍隊院校基地化教學。基地化教學的實現,創造了國防生培訓工作的新模式,開創了先例。它有利于提高國防生的思想素質和作風培養;有利于提高國防生的道德文化素質,使其知識更好的內化為人的精神,進而轉化為人的素質,順利地成長為人民軍隊的合格一員;有利于拓展國防生的知識結構。
經過8年來的不懈努力,軍政理論教研基地在教學工作中,通過加強教員隊伍建設,優化課程體系結構,改革教學內容,開展科學研究,使教學工作達到了國防生的培養目標在素質構成上的基本要求,很好的促進了國防生培訓工作的健康發展。
二、建立國防生軍政訓練理論課軍隊院校基地化教學機制找準國防生成才的關節點
在世界軍事領域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我軍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贏得戰略主動,使我們的軍官真正能夠做到“能帶兵”、“能打仗,打勝仗”,關鍵在于培養和造就大批軍政素質兼優、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新型軍事人才,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軍官隊伍的知識結構和科學文化水平,形成符合我國國情,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人才培養體系。
(一)設置領導機構,建章立制,確保教學及課程建設的基本方向
為使國防生軍政訓練理論課教學工作早日走上正規化軌道,經過一年多的調研、論證和六門課程120余學時的初步教學實踐后,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找到了普通高校國防生與軍隊院校學員的不同點,為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依據;找到了軍事課教學目標與國防生培養目標的契合點,為建立軍政訓練理論課教學基地奠定了基礎。2005年9月,沈陽軍區駐吉林大學國防生選培辦與我院聯合成立了全軍第一個“國防生軍政訓練理論教學研究基地”,并簽署了教學協議書。“基地”設置了領導小組和教學辦公室及軍事和政治教研室。與此同時,還制定課程建設規劃,日常管理規則60條,試講示教規定和評教評學制度。使教學工作有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堅持“教創新,創新的教;學創新,創新的學”的教學理念,做到“統一教案和課件內容”、“統一教學模式”;對教案和課件內容由“軍政理論教研基地”和教研室領導、專家實施聯合審定,即“兩統一”,“一審定”的原則,確保了教學的軍事特色和政治合格,達到了內容統一、管理科學的授課要求,提高了課程建設質量。
(二)充分認識國防生在軍隊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找準培養其成才的關節點
國防生是我軍依托普通高校定向培養的軍事人才。隨著國防生招收、培訓、選拔、入伍數量逐年增加,國防生已經成為我軍干部隊伍的主要補充來源。到2012年,國防生在我軍干部隊伍中的比例已達到xx%,極大地改善我軍干部隊伍的科學文化素質結構和軍事技術專業建設水平,推動了我軍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國防生的成長過程有三個大的階段,即:定向招收錄取—在校(選拔)培養—畢業接收入伍。國防生在大學的四年學習生活中不僅是一名普通大學生,同時還是一名“準軍官”。國防生有著和普通高校大學生共有的特點:社會閱歷淺,文化基礎好,專業知識方向性強,思想活躍,善于思考,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和創新精神,富于遠大理想和志向,但軍政理論知識的基礎十分薄弱。國防生的特殊身份,決定了他們有著雙重的學習任務:一是定向性專業知識的學習;二是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這些方面來說,搞好國防生培養過程中的軍政訓練,將是國防生形成優良軍政素質,成長為合格軍官的關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