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應該把小學生作為學習生活中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小學一年級語文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拼音和識字教學,識字教學工作中我改變了過去教學工作中不分重點難點,一律由老師教學字音,分析字形,講解字義,然后再由小學生機械抄寫的程序式教法。
【關鍵詞】 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

在我本人從事的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曾經五次完成過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每次瀏覽到孩子們作業本上那稚嫩的一筆一畫,眼望著臺下那一雙雙天真、爛漫、稚嫩的小眼睛,我從內心深處喜歡他們,愛惜他們。在教學生活中我也毫無保留地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所執教的班級教學效果一直名列全年組前茅,現就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談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1、學會運用兒童語言"""" 一年級階段的小學生是剛從幼兒園上來的“小寶寶”,面對一群群天真、爛漫、幼稚的孩子,怎樣才能攜起他們的雙手,率領著他們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我曾經迷惘過,就連已經是做了媽媽的自己也曾對此束手無策,但我通過教學實際生活中觀察發現,小孩子們群體自己在一起玩耍時又很融洽,玩得酣暢淋漓、津津有味,原來孩子們有自己天地、有自己的語言。“近山知鳥音,近水識魚性”,我必須首先懂得小孩子們的語言,了解這些小天使群體的年齡特征和行為習慣,然后才能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于是我本人經常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融入其中,成了他們的“大朋友”成員,在和他們一起玩耍、游戲中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語言特點,生活中多發現孩子們的行為習慣,課堂上把教學內容用兒童化了的語言傳授給他們,收獲讓我自己都頗感意外,效果非常明顯。
2、寓教于樂,寓情于景"""" 一年級學生由于這時期孩子們年齡還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他們只對講故事、做游戲這些內容感興趣,教師必須想法設法把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才容易接受,而且要不斷變換方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才會更好。例如:可以編一些順口溜。比如說: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甚至可以通過字謎來學習,邊學邊玩。記憶會很深刻。我在課堂教學中,把四線格稱為“拼音寶寶的家”,寫拼音就是“送拼音寶寶回家”,把上中下格稱為“一樓、二樓、三樓”,如寫S,就是把S送回二樓;寫P,P正在梳辮子,長長的辮子一直垂到一樓的一半。形象的教學,讓孩子們很快記住字母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如C就是“刺猬彎著腰”,所以要寫成長圓形,W是“房子的屋頂”,所以寫的時候兩個V的大小是一樣的,這樣的比喻,讓讓字母的寫法更直觀形象,更能幫助孩子記憶。在教學“j、q、x和ü相拼要去掉ü上兩點”這一漢語拼音教學內容時,自己引入了這樣一個故事:j、q、x這個家庭住在南方地區,那里的環境是天氣很熱溫度較高,ü人家住在遙遠的北方,那里天氣很冷溫度較低,要戴帽子。有一次ü到j、q、x家里面去做客,那里天氣太熱了,ü就把帽子脫掉了,所以j、q、x和ü在一起玩(相拼)時,ü頭上的帽子就不見了,但小朋友們要記住,ü脫掉帽子后他的名字并沒有變,還是讀ü,不能念u,ü和u是有區別的,分清他們所處的環境。這樣一來,學生既喜歡聽,又學到了知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3、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nbsp;" 古人云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任務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應該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一年級語文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拼音和識字教學,識字教學工作中我改變了過去教學工作中不分重點難點,一律由老師教學字音,分析字形,講解字義,然后再由小學生機械抄寫的程序式教法。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漢字知識和識字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利用學過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記憶生字的字形,結合課文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字義詞義,教師只對重點、難點做指導和講解,在教學中我還發現,有些生字在它的音、形、義上總會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規律,如:漢字“六”,共四畫,一點在上,兩點在下;“閃”:門內有一人;“坐”:二人土上坐;教學中,我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合手拿,人門閃,土里埋等。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自主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記憶“喝”和“渴”時,學生就能自編順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這樣一來,孩子們在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生字,這比直接告訴他們“這個字念什么,該怎樣寫”的效果好多了,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識字水平和識字能力。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而且在形式上也活潑有趣,在教學中我嘗試通過表演、競賽、游戲和野外參觀等不同的形式,使學生在反復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5、和家長密切聯系,共同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的天性都是積極向上的,我抓住這一點,經常和孩子的家長相互溝通,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征,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機會和家長密切聯系,及時反饋學生的全面信息,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制定教學計劃,以便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家長共同搞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